中东?来自周轶君的新书分享会

中东?来自周轶君的新书分享会_第1张图片

今天去虹桥天地参加了周轶君的新书分享会,有两本新书《中东生死门》和《走出中东》出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型的分享会。

周轶君是谁?

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比较著名的节目《锵锵三人行》。

我不认识这位记者。但是关于中东的话题,还是让我有点兴趣。
  • 一是因为之间看过《我的一生》这本书,是以色列第四任总理果尔达·梅厄的自传,她被认为是以色列的“铁娘子”,在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前。通过这本书,对以色列这个国家稍微有点了解。
  • 二是前不久看过黑白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描写一个伊朗小姑娘的生活,根据同名的书拍的。
  • 就此我深刻体会到,以前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当下觉得没什么,可是就会在将来某一时刻促成某些行为。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说的,他辍学后学到的书法课,关于字体和排版的课,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但却在10年后用在了第一台MAC的字体上。
  • 所以,什么都可以接触一下,碰一下,了解一下,谁知道哪天就能用上呢?哪天就能帮你做个决定呢?即便用不上又怎样呢~

扯远了~

言归正传,周轶君老师整个的分享过程,还是很融洽舒服的。
  • 提到一些文化和文学,能看出她的沉淀。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还有她的朋友王晓渔,讲述在国外旅游方面的所见所闻。

  • 归纳一下:
    1.自己的记者经历,第一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闻到烤人肉的味道(汽车炸弹),出租车司机在政变前后的行为变化等等。
    2.事件的时间,地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生了什么,为你又带来了什么。
    3.经济和商业利益的巨大威力,即便闭关锁国也挡不住,山寨的舶来品到处可见。
    4.即便没有网络,政策不允许,也不能阻止年轻人对于外面世界的好奇和追求。
    5.本能的需求你越缺什么,就越想什么。比如性。如果一天到晚想着性,那还能做什么?
    6.国际新闻报道的困境,比如:为了点击率而对二手信息进行加工发布,甚至无中生有。
    7.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看到的了解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即便是站在同一时期,个人背景环境的不同和局限,也会让他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写出不一样的东西。

  •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到国外旅游的几点建议:
    1.在出国旅行前,我们最好对其有一些历史方面的了解。
    2.关注旅游国家的民生,靠近人,了解他们的生活,而不仅仅和自己所处的地方进行比较。
    3.学会迷路,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被发现。
    4.尊重其他国家的规则,注意自己的言行。
    5.旅游的目的不是为了来过,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以上。这两本书已经加入购物车,等待付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东?来自周轶君的新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