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到底该作何选择


Eddie,北京人,麦考瑞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在校作为主力资料收证员(注意这一个角色,在他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导师一起完成了几篇论文。

要知道麦考瑞大学号称四大集训营,她的会计专业课程设计是极其变态的,即便是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也到处是鬼哭狼嚎声,在这种情况下,Eddie申请导师助理,可以说是光贡献没任何外在收益的活儿。

他跟我讲起这段往事时说周围所有的同学朋友都说他傻,要知道导师助理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处理看起来极其繁琐的事务,而且即便和导师关系再好,也不会在评分上占得半分便宜,甚至会更加严格,根本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事实上三年专业课程和一年硕士期间,Eddie除了假期就没打过工,平时所有的时间就是学习和泡在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数据,毕业后他导师写的Reference Letter长达两页,四年间所有的工作,和相处期间的为人、品质,直接邮件发给了E&Y的VP,就是说Eddie还没来得及准备简历就拿到了E&Y的实习Offer,面试是VP亲自见的,就是闲聊了一下,就让他第二天正式上班,因为他导师的Reference Letter整个就是拿他的信誉做背书吐血推荐啊。

四大实习期50天-90天不等,Eddie一周后就转正,因为A1的活儿跟他导师的任务比起来就跟玩儿似的,而跟在导师身边长期养成的高强度工作作风让他在轻松完成本职任务之余专门研究上市公司的财报,后来一路A2、SA1、SA2,到现在的SP。

他的职场轨迹是一条很清晰的线,读书时的养成高强度工作节奏,并跟着导师做大量的数据、资料处理,进而锻炼了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捕捉关键的数据,这是他脱颖而出的主力技能之一,节奏不变,在校A1、A2准备,A1、A2为SA1、SA2准备,SA1、SA2又为JP、SP准备,他的工作节奏都客观上为下一步的晋升做好了准备,在公司做账的业务上独树一帜,直到现在身为SP,年薪40多万澳币,离毕业拢共也不足七年。女朋友是设计师,把他们的生活打理的有滋有味、品质情趣样样不落,去年结的婚,虽然身在国内没法参加,但他们的住所跟我在一个楼上,以后有的是机会尝他老婆的好厨艺。

从Eddie实际的案例中可以学到什么?

跟在导师身边养成高强度工作的节奏基本奠定了他未来职场的基调,但这点我已经强调了无数次了,并付诸行动试图打造这么一个环境出来,今天要突出的是另外一点比这更重要的:Eddie在最初人人都说他傻的时候,做出了选择做导师助理的决定。这是他“送给自己一生最重要的礼物”,他的原话。

Selina,江西人,也是麦考瑞大学毕业,会计本科,拿着导师普通的Reference Letter和其他很多同学一样进了E&Y当实习生。

Selina在学校并不出众,一边抹着眼泪花子一边煎熬着毕了业,实习生初进E&Y其实就是不停的往电脑里输数据,干着BookKeeper的活儿,其他的同学颇多怨气,自己名校毕业,却干着一些所有人都干的了数据输入,可Selina却沉默坚定的干好自己的工作,甚至早起晚归的帮其他同学输入,三个月左右,她和其他没有自己选择离开的同学一起转正,直到此时还没任何出奇之处,就是个外人看来有些傻,特别勤奋的新员工,就这么半年后,她似乎总能为客户找到最合理的避税方案,从那以后开始蹿升,大约两年时间,成为部门内最擅长的避税专家,后来抓住一次大客户资产避税的机会,一举成为JP,又经过三年多成为SP,年薪也是40多万澳币。老公是在一次客户资产审核中认识的,精算师,对她好的不得了,动不动就全球到处跑,各种晒,特别烦人。

从Selina的案例中可以学到什么?

除了相同的工作强度外,Selina和我说,就是那段领不到工资的数据输入时间,她从过手无数的案例中总结规律,并在业余时间专研税法,后来为客户处理资产买卖,对交易时间、额度把控、税法利用都达到了一种艺术的境界,人家就是能做到几天的时间差、交易额度的划分、和税法的空间节省大额税金,避税几乎无人可出其右,就是公司并购等大项目也都会咨询她的意见,“幸亏在人人厌烦的琐碎工作中选择了积累”,她的原话。

成长是逆天性的过程,面对苦难,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出路,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就在这一刻的方寸之间,所以在现实的世界里,每当觉得困难时,那就是机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请不要放弃,因为每一次的知难而退,都可能是对精彩人生的背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困难,到底该作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