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说人生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历程其实也能感受到这三种境界,这里我大胆将东野圭吾与王家卫的三种境界联系起来。
所谓的见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看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
1985年,刚涉及推理小说没几年的东野圭吾凭借《放学后》摘得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得大奖的东野圭吾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辞去了工作,从事专职写作。成名过早的东野圭吾从获奖中看到了自己,从此开启了他的推理小说的征程。
再说《放学后》,一部本格推理气息严重的小说,东野圭吾用第一人称,将惊险的情节和耐人寻味的诡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领略本格派的魅力。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部小说也有大量社会派的元素,师生矛盾,青年人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也为以后东野圭吾社会派与本格派结合的新推理元素奠定了基础。
所谓的见天地,就是见到自己的格局,见自己的不足。
获得大奖之后,东野圭吾的写作似乎遇到了瓶颈,如《白马山庄杀人事件》、《十一字杀人》,他好像都离不开校园题材和本格推理,以至于过于追求作案手法的塑造,忽视对人物的描写。经历了将近五年的迷茫期后,东野圭吾的小说转像是变了一个风格,他不再像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一类大师一样着重写推理小说的寻找“真相”。反而东野圭吾往往开头就把案件破解,着重于动机二字。
这并不是说寻找真相不好,而是在东野圭吾心中真相往往变得不那么重要,他想让读者领略到犯罪背后的原因。从《宿命》以后,东野圭吾的作品都不是刻意去写真相,而小说中的爱恨情仇更为突出,人物的动机更加变幻莫测。
从此以后,东野圭吾本人也好像站在本格派与社会派两座大山之间,并且他在两座大山的缝隙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东野流。
在这期间东野圭吾也饱受质疑,《秘密》、《白夜行》、《单恋》、《信》、《幻夜》五度入围直木奖,但是每部作品都无缘直木奖,可以说他就是推理小说界的村上春树与小李子,他也被嘲笑是最与直木奖无缘的男人。
但是这段时间东野圭吾作品的含金量却一点也不少,《恶意》从一开始就交代了犯罪嫌疑人,罪犯一心求死但就是不肯说作案动机,这部小说几次情节翻转将恶意二字解释的淋漓尽致。
《白夜行》,这部被书迷称作卫冕之王的小说,入围直木奖那年,连东野圭吾的对手都以为他会当选,落选之后,曾有人说东野圭吾写不出来比白夜行更好的小说了。这部小说,男主角与女主角从开始到结尾一句对话都没有,东野圭吾塑造了日本“恶女”唐泽雪惠,也将动机与爱写到了巅峰。
所谓的见众生,就是将自己所学所感回馈众生。
东野圭吾五度落选直木奖,直木奖也成为了他二十一世纪最大的一个目标。但皇天不负有心人,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东野圭吾从此被冠以日本推理小说之王。
为何说东野圭吾此时是见众生?因为此刻的东野圭吾经过几十年的磨练文笔老辣,对每一句每一字都仔细斟酌,同时保留了本格推理中高超的作案手法,也加入社会派中人性的剖析。
这个时候的东野圭吾不再追求书的畅销度,而是教会读者爱与恨,对与错,这才是推理小说之王。
中国太极有个说法,十年出一个宗师,所谓的宗师,就是在前面引领他人,不惧牺牲,不求名誉。
东野圭吾就是这样一个大师,当推理小说家执着于想出更加出乎意料的作案手法时,他却另辟新道,用动机写推理。
当有人效仿他的动机论时,他却用更为深刻的社会矛盾来写。
有人嘲笑他的落选,他便用更加好的作品反击。
所谓的大师也不过如此!
本文仅是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