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下我如何逆势成长----求职篇

前天的一篇胡思乱想有朋友说像是回忆录的节奏,赶上周末那就多回忆一下。


我1996年进大学读的是纺织,高考成绩不够硬气,与其说是我选的专业,不如说是专业选了我。1998年国家大笔一挥压锭1000万分流安置120万纺织下岗大军。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还记得毕业的时候有邻居调侃说纺织女工都下了岗,你毕业了能干啥?

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再怎么说几十亿人民总要穿衣服的呀。

从学纺织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要做本行家乡是回不去了,由于实习的时候去过武汉的几家纺织厂,见识了她们的有气无力,毕业的时候就也打定主意不留武汉。

我们学校95级还是包分配的,我们是并轨后的第一级,每年多交了学费不说,毕业了还要自谋差事,现在想来可以说是给了我们走南闯北的机遇。

杭州

大四那年的寒假过年前先是和同学一起去了杭州,具体细节有点记不清了,总之就是投简历去面试,印象最深的就是偌大的下沙工业区地广人稀。

估计是要过年了没赶上好时机,跑了几天就和同学一起回了武汉,因为学校已经放假了就去她家辗转了一下从汉口坐车回了山西。

广东

过完年又早早的约了其他同学南下求职,那时候深圳属于特区进出要办通行证。还记得我们买了去广州的车,同学有个老乡师兄前一年去了那儿。

赶到火车站直接懵了,年后南下求职的人挤爆了武昌火车站广场,眼看着自己的火车票到点了,进站口还是可望不可及。

举个例子整个广场就像上下班高峰上海地铁九号线的漕河泾,人很多方向也基本一致。

就听到维持秩序的警察叔叔拿着喇叭大声的喊着:“不要挤,不要挤,大家都能上去,有票就能上去。

后来想想没票估计也没问题,别说什么对号入座,连车次都不需要考虑,反正就是随着人流进站,随着人流上车,车次车厢座位号统统看不清楚,只看到是红色车皮的快车。

记得还和同学打趣说我们赚了,因为当时为了省钱我们买的是普客。

车厢里别说两个位置挤三个了,只要塞的下的地方都是人,从座位底到行李架,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下车的时候南下求职基本就已放弃,我想从武汉过去都那么挤,我过年过节怎么回的了山西,想来都是缘分啊,也许就这么一个小心思我就与广州擦肩而过了。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想着至少可以增长点见识。到了广州就参加交流会海投简历,面试去了番禺,佛山,东莞等地,清楚的记得纺织厂都很偏僻,办公室都是破破烂烂,办公桌椅都上了年纪。

唯一一个在广州市区商务楼里的面试是保险经纪,我就记住了她说的我很有亲和力,做保险肯定可以。

当时还有点沾沾自喜,可回过头想想我学了四年的纺织,虽然有点食之无味,不过还是会弃之可惜。就这样前前后后在广州逗留了近两个星期,估计是囊中羞涩反正最后深圳没有去,浪费了我十块钱办来的深圳特区通行证。

舟山

回到学校通知栏里看到浙江舟山强大针织厂的招聘信息,南来北往的折腾了一通之后想着东海明珠的舟山群岛也挺好的,于是就寄了一份简历过去。

我记得除了我还有别的班的两个人也收到了面试通知,由于种种原因他(她)们都放弃了没有去。我想着可以看到向往已久的大海,反正厂里报销路费就当旅游一次吧,以面试的名义,又一个不经意的小心思。

一个人从武汉去舟山又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先是坐车到了杭州,又从杭州转到宁波,原本想宁波和舟山隔海相望直接就可以上船了。

地图上就是那么画的,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导航。结果出了宁波车站打听了一下坐船要到北仑码头,辗转坐上了去北仑码头的大巴,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感觉那段路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有车船联运,也不知道大巴还可以开进船舱。总之我的票就是买到了北仑,别人坐着大巴进了船舱,我下了大巴去找卖船票的地方。不管怎样几经周折我总算是到了要到的地方,上了船天已经彻底黑下来了,我向往已久的大海就给了我乌漆麻黑的第一印象。

我在北仑买票的时候让售票的同志帮忙给强大针织厂的李厂长打了个电话,说原本约的今天的面试要改到明天了。

下了大巴没想到李建强厂长和高厚发师傅会来车站接我,还带我去吃了大餐,订了宾馆安排我住下,我说不用住这么好,还记得李厂长的原话:“一个女孩子不容易,住在这里安全。”

之前出来要么熟人朋友家,要么就是客栈旅馆简易房,第一次住进有独立卫生间的宾馆,一路的周折也就不在话下了,知遇之恩就此埋下。

第二天面试李厂长带我去了新厂房说了他的抱负和理想,包吃包住月薪1000,还能顺利落户,于是7月份毕业后我就成了他们厂第一个大学生。

remark:面试回去的路上我如愿第一次看清了向往已久大海的模样,虽然有点混沌的黄,还是无法抗拒那种有容乃大。

大势所趋下我如何逆势成长----求职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谢谢亲的关注,喜欢的话点一下文末的❤,欢迎转发分享!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简文集:《家有两宝》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势所趋下我如何逆势成长----求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