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真相》——科普不无聊

《孤独的真相》——科普不无聊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图书馆邂逅这本书的时候,被题目深深地吸引,《孤独的真相》它就那么安静地躺在一个角落里,如它的题目那般孤独。不忍它再受冷落,于是便借来读。本来以为科普读物,集知识性与专业性于一体,估计挺无聊、挺枯燥的。没想到这本书越看越有兴趣,深深地被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幽默的语言所折服。不得不说: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科普读物之一,所以情不自禁想为这本书写个书评。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科学记者米歇尔.德普拉孔塔,1986年初版,再版了多次。我看的是第三版(2011)的中译本。整本书既有趣又有料,涵盖生物、物理、医学、心理、考古多个领域,对于喜欢科普读物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道科学大餐。


      全书论调犀利但是不乏幽默

       比如亚瑟.凯斯特勒的三级大脑理论,“我们有三个大脑结构:一个爬行动物的大脑,是自史前遗传来的,蛇对有这么个大脑已经很知足了;一个“嗅脑”或称“大脑边缘系”即“情感大脑”;一个新大脑皮质,即“智慧及推理的大脑”,这是高等哺乳动物所特有的。”

     显然这种缺乏严谨逻辑结构的理论,仅仅靠隐喻的暗示力去玩文字游戏的科学是需要批判的。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顺着研究者的思路去演绎,去证实这理论的荒谬,达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

      他这样写道“如果顺着三级大脑理论的思路,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象:人在地下室是爬行动物,在一楼就是有本能意识的哺乳动物了,而到二楼就成为有理性的动物了。凯斯特勒的理论将我们的大脑变成类似地质学的地层矿物了,变成被进化抛弃的‘沉积物’了。但器官的进化绝不同于地质的演变过程,我们人类进化成今天的样子并不是将自己的祖先简单的相加就形成了......"恰如其分的比喻比当头棒喝更具嘲讽意味。

         再如作者在批判以宗教为标准的自然法则时,这样写道“在中世纪及稍后一段时间内,有许多针对动物的诉讼案,因为那些动物违反了自然法则,而自然法则是上帝的法则。1474年,在瑞士的巴塞尔,一只公鸡被判活活烧死,因为它犯了反自然的恶劣罪行——它下了一只蛋。”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是不是觉得很好笑?

          再如在批判谢尔德雷克提出的混人耳目的“形态发生场”时,作者一本正经地申明这个理论的中心概括里就是“你的腰臀线就像波浪”......

       类似这样有趣的比喻和类比,全书不胜枚举,我笑场了太多次,第一次感觉:原来科学不只有严肃的那一面,用幽默回敬虚伪,真是一场精彩的科学捍卫战。


     专业问题剖析深刻但通俗易懂

    全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知识面有限的读者,显然专业术语会影响理解力、混淆视听。而有些不良科学家偏偏是拿专业术语来混人耳目。全书作者采用比喻、类比、列举等多种方法,在深入剖析专业问题的基础上,将专业问题简单通俗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作者对丽伽.扎拉伊“用黏土做的泥罨(yan)剂可以减轻对人体的损害,因为泥罨剂可吸收过量的辐射”的解释。“泥罨剂”是什么东西,与过量辐射又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道“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病人只是在极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射线辐射,根本就不是将某种放射物植入病人体内。放射疗法的目的是杀死癌细胞,并不是再给患者增添新的癌细胞,并不存在'过量辐射'。总之,丽伽的建议无非是要大家先为自己设一个全封闭的屏障罩,然后再关灯,上床睡觉......”现在就很清晰明了了吧。全书有多处如此描写,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你可以再细细探索一番。

   



     是科普作者,也是记者

    作者不仅担当起了科普作者传播科学知识的职责,同时也保留了记者般客观揭露事实的责任和担当。整本书篇幅最长的部分不是对某个科学研究真实性的大揭露,而是对艾滋病病毒发现始末和检测技术研发中利益冲突造成的血液污染事件的真相大揭露。作者是法国人,但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了:法国卫生部门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迟迟不采纳美国成熟的检测技术,造成多人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丑恶嘴脸。从文中愤慨的语言,你可以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国家,同样深爱着祖国人民的人,在他的身上不仅闪现着智慧的灵光,也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让人哭笑不得的“痔疮“”

         从第一讲里“恐龙灭亡的原因共八十多种解释:......痔疮发作”,此后的每一讲里作者都反复提到痔疮,并在注释里强调后边会解释,“痔疮”一词为整本书设置了悬念。人类的好奇心啊就这样被攫取了!到最后一章,痔疮一词最后出现的时候(全书的第416页),作者终于揭开了谜底:“现在我可以道出用此词的理由了,我曾和一个同事打赌,可将“痔疮”一词嵌到每一讲里,还不能显得过于牵强附会......"本来以为会有什么典故,比如像拿破仑的痔疮那般有趣的解读。最后却发现原来我们所有被牵着的好奇心都是为了作者打的这个无伤大雅的赌,这戏剧化的结局,又幽之一默。作者成功地打赢了这个赌,也成功地诱惑我读完了整本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科学和伪科学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我们亟需正确的科学的导向。科学是严肃的,科普却需要幽默。一本好的科普读物,不仅要具有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可读性,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这样子的。《孤独的真相》,科普不无聊。如果你也想体验一下“痔疮”一词是如何诱惑着你读完一本书,不妨翻开这本书亲自感受一下。



《孤独的真相》——科普不无聊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的真相》——科普不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