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类的我们越活越累

其实人类的我们越活越累_第1张图片
来自网络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文/木槿

大约15万年前,东非便出现了人类的足迹,我们这个物种智人出现在世界舞台。在经历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后,智人从100万年前处于食物链的终端逐渐变成食物链的顶端。

从狭隘的演化观点看,演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DNA的拷贝数。人类通过不断灭绝与我们争夺生存空间的物种,不断驯化牛羊猪鸡狗,玉米马铃薯,让它们为人类所用,同时又疯狂在全球各地复制人类DNA,如今已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物种。

但演化观点并不是唯一判断物种成功与否的标准。人类看似大获成功,但从农业革命开始,人类便一步步将自己束缚在牢笼里,一步步走向痛苦的深渊。

01 人类自以为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远古,当人类还以狩猎采集为生时,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比如卡拉哈里沙漠),我们也大概只需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个小时,一般时期,这样就足以养活整个部落了。其他时间,我们便可以聊聊八卦、讲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松放松。

而这,似乎是很多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期待有一天,工作时间能够最短化,有更多时间陪陪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只是,人类是如何与自己理想生活渐渐背道而驰的呢?

当人类开始培育小麦,稻米等作物,过定居生活时,人类便开始与自由渐行渐远了。

如果我们用小麦的观点来看这场农业革命,会发现:一万年前,小麦不过只是许多野草中的一种,但就在短短1000年内,小麦便传遍世界各地,大片麦田波浪起伏。可是小麦的秘诀就在于操纵智人,为其所用。人类开始从早到晚为这事忙得焦头烂额。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头,所以人类得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搞得腰酸背痛;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所以人类得顶着烈日整天除草;小麦会得病,所以人类要帮忙驱虫防病;小麦会不时遭受蝗虫、兔子的侵袭,所以人类又不得不守卫保护;小麦会渴,所以人类得从涌泉或溪流大老远引水灌溉;小麦会饿,所以人类甚至得收集动物粪便,用来滋养小麦生长的土地。

人类身体演化目的本不是为了从事这些活动,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这些都让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付出代价。原先远古没有的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疝气都在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后出现。因为小麦,我们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是小麦驯化了我们。“驯化”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房子”,但现在关在房子里的不是小麦,而是人类自己。

可是,即使人类付出辛劳、病痛的代价,我们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

首先,辛苦劳作后,我们的饮食并没没有更好。人类本是杂食的猿类,在农业革命之前,谷物不过是人类饮食的一小部分罢了。谷物为主的食物不仅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不足,将其作为主食,不仅难以消化,还对牙齿和牙龈大大有害。

从民生经济而言,小麦也未带来经济安全。比起狩猎采集者,农民的生活其实更没保障。采集者靠几十种不同的食物能够维生,就算没存粮,遇到荒年也不用担心饿死。即使某种物种数量减少,只要其他物种多采一点,多猎一点,就能补足所需的量。然而,以某一种或几种农业作物为主食后,一旦发生天灾,作物失收,贫农死亡人数便甚至可能达到百万。

就人类暴力而言,小麦也无法提供人身安全。过去,如果采集者的部落遇到更强的对手,被抢了土地,人类只要搬家撤退,另谋天地就能解决。可是,当人类定居下来,一遇到强敌,撤退就意味着放弃土地、房屋和存粮,其他土地也被各家各村画地为界,撤退几乎就注定了饿死一途。无路可走,人类就只能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了。

无可否认,农业革命给人类一次质的飞跃,人类不再担心野兽袭击,风吹雨淋,整个人类得以演化成为这个星球的最大的物种。可是,就一般人而言,弊大于利,我们付出了太多,却收获甚微,活得更累了。

农业革命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02 奢侈的陷阱:想让生活变得轻松地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

随着人类开始住进永久的村落、粮食供给增加,人口也开始增长;随着时间过去,种麦子这个原本划算的选择,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为了养活更多地人口,人类不得不更辛苦地耕耘;为了有更多存粮度过天灾,让家人永远不用挨饿入睡,人类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扩大种植生产。

工作努力辛苦一点,生活也就能过得更好一点。这句话,听起来是否很是熟悉呢?现代人不正也是如农业革命的人一样,陷入这种为了更好的生活,却更累地生活的怪圈里吗?

为了有效便捷地交流,我们用邮件代替了信件,用移动手机取代了电话机,却还是发现,自己每天为了处理各种邮件回复、接听更多电话,依旧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使自身免于洗衣、洗碗、打扫,人类发明自动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却还是要腾出时间去擦洗、护理、定期维修这些电器。

今天,有多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大企业、从事各种劳心劳力的工作,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前就退休,去从事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但等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这些人过着很累的生活,但会放下一切吗?不会,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就算是我们曾渴求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国外度假,以为那是深藏于内心的渴望,其实这也是人类策划出来的想象秩序,一种浪漫的消费主义。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力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积累不同的经验,体验不同的感觉,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远方或者浪漫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规范。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产品、更多的服务。如果觉得少了什么,或者什么不够舒服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该买些什么商品(新车、新衣服、有机食品),或者买点什么服务(清洁工、心理咨询、瑜伽课)。

很多时候,我们的渴望不过是浪漫主义与消费主义两者天衣无缝的合作结果,是这种想象秩序塑造了我们对奢侈的欲望,被欲望所控制,为物所奴役。

《心经》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人之所以会痛苦,大多源于自身欲望过多。当想要得到更多时,我们就越容易让自己困顿在欲望的牢笼里,不可自拔,越陷越深,越活越累。

人类的一部简史,是由人类欲望所构建的一部历史。在人类这个物种变得越来强的同时,却同时,人也活得越来越累。

人类的演化,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人类的我们越活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