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成也分包,败也分包

分包其实不是这两年才流行的东西。当年英国能混成“日不落帝国”,也离不开分包。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英伦三岛面积不到法国一半,人口不到法国一半,耕地不如法国肥沃,还能比法国有钱,主要是因为稅收得少,卡设得少,贸易自由,这样大家做生意都方便。(书不在手头,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这话说得一点不错:别看英国那么多殖民地,想收税那是不存在的。原因:爷就是不交,有能耐你游过大西洋来干我呀!于是,殖民地对财政没什么直接贡献,政府反而还要倒贴钱去维持统治,应付殖民地战争。

这样一来,英国从中获得的最大好处还是拿钱去买当地的产物再拿去倒卖。而他们在非洲、亚洲、北美的殖民地,就相当于生产农产品与原料的分包商。英国的成功,体现出了这种社会分工的优越性。

可是后来英国人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不但像高中政治书上说的那样低价引进原料,高价输出成品赚剪刀差价,还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把伦敦建设成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直接对各大洲的商品价格施加影响。再加上纯熟的外交手腕,英国直到20世纪初期都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

即便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已经渐渐超越自己,英国人也只把他们当作新的工业分包商,自己种地玩金融赚剪刀差价还能治理伦敦的雾霾,岂不美哉?

然而美国就看穿了英国经济空心化的弱点。只等29年金融危机一到,纳粹德国趁机起势,一场大战砸碎欧洲,把英国耗得油尽灯枯,殖民地纷纷独立,连自己人也要靠美国人的救济过活。

英国的失败固然有殖民地太多,摊子铺太大,日不落帝国flag立得太高,核心领土先天不足等等诸多原因,但有一点:过度分包会到了一定程度,容易影响正常生活。这才是各位牛人,以及正走在变牛路上的人们需要引以为鉴的地方。

虽然牛人属于稀缺资源,别人也没办法把你挣钱的本事抢走,但是这两年出负面新闻的牛人往往都是生活出问题,家里出事。

比如英国那个默多克(英国表示:我怎么又中枪了?!),他虽然没有傻不拉几地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分包给别人,但是由于自己的地位,别人见了他一个个都跟见了爹似的——就邓文迪拿他当儿子。这种“母爱”正是默多克平时得不到的资源——他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感情与生活给分包没影了——于是邓文迪把他牢牢控制了将近10年,把他搞得筋疲力尽,还付出了10亿英镑的分手费。

除了他以外,还有那些把生活分包给保姆的,跟人家划不清界限,甚至把家的使用权都分包给人家,最后房子被人烧了的……都有类似的原因。

所以,分包固然是成功的途径,但是不能让它影响到个人与家庭的独立性。这大约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成也分包,败也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