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k域介绍

Bark域介绍

简介:Bark域是较早提出来的一种声音的心理学尺度

临界频带
临界频带是听觉学和心理声学的专业名词,它于19世纪40年代被Harvey Fletcher提出。耳蜗是内耳中的传感器官,临界频带指的是由于耳蜗构造产生的听觉滤波器的频率带宽。简单来说临界频带是声音频率带,在临界频带中第一个单音感知性会被第二单音的听觉掩蔽所干扰。声学研究中,人们使用听觉滤波器来模拟不同的临界频带。后来研究者发现人耳结构大致会对24个频率点产生共振,根据这个结论Eberhard Zwicker在1961年针对人耳特殊结构提出:信号在频带上也呈现出24个临界频带,分别从1到24。这就是Bark域。

根据相关的心理声学的研究,由于人耳的特殊结构,在同一个临界频带里头信号容易发生掩蔽效应,即:主要信号容易被能量大并且频率接近的掩蔽信号所掩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Bark域约近的信号越容易产生掩蔽效应。

参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rk_sca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band
http://www.speech.kth.se/~giampi/auditoryscales/
Traunmüller,
H. (1990).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tonotopic sensory scal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8: 97–91.
https://ccrma.stanford.edu/courses/120-fall-2003/lecture-5.html
https://blog.csdn.net/ssdzdk/article/details/40373311

你可能感兴趣的:(Bark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