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断掉那限制我们思维的那堵墙

上午刚结束一位吴女士的心理咨询,一听到她说她丈夫一回家就抱着手机不放,我的大脑就自动猜测“她来找我做咨询,是因为她丈夫出轨”?而后来,从她的描述中,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她自己要带3个孩子,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帮助而感到失望,前来咨询。

为什么我会自动把“抱着手机不放”关连到“出轨”呢?有没有人是“不抱着手机”也“出轨”的?有!有没有人是“抱着手机不放”却不“出轨”的?有!我自问自答了一番。就像当男人忘记女人的生日,忘记两个人的纪念日,女人会关连到“这个男人不爱我了”。这之间有关连吗?划等号吗?有没有人是记得女人的生日,可也不爱她的?有!有没有是不记得女人的生日,但同样也爱着她的?有!我又一次自问自答!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关连呢?


你可以断掉那限制我们思维的那堵墙_第1张图片
肯定自己 原谅自己 直面现实


当我看到米歇尔的《落差》中,有一段“让汤姆和杰瑞帮助你摆脱坏习惯”提到:

只要掌握一个简单的技巧——思维阻断——就可以让那些喜欢让不好的念头在头脑中打转的人们转换心情。这种非反射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我们可以分三个时间段,用一系列的词句进行训练。

第一个时间段为学习时间,学会把相关的词联系起来,

机灵……猴子

日食……太阳

牛……牧场

当你看到一个词,自然而然会闻想到另一个。如果重复三遍或四遍,同一行中两个词的联系会更加牢固。

看到这里,我便在“寻找”我把“抱着手机不放”跟“出轨”相关连是怎么“学习”而来的?或许是社会上新闻听多了,电视里看多了。

第二个时间段是练习时间,确认第一竖行和第二竖行词汇的联系准确无误。说出机灵、日食、牛,其他的词会不自觉地出现:猴子、太阳、牧场。你的思想被限制了,思维也变得机械化。

看到这里,我又开始回忆,我是如何“练习”把“抱着手机不放”跟“出轨”相关连的?或许类似的咨询个案听多了,让我加深了这个关连,而我的思想就被固化了。视乎自己很专业的“推断”,但有时候情况并非如此。

最后一步是最重要的。你要尝试思维阻断练习。你说出“机灵”这个词,但一定不要接着想“猴子”,然后是“日食”,你也不要再想“太阳”。一开始可能会有些难,但经过一点练习,那些固定的想法就不会强加于你了。你会发现自己知道如何免受机械化思考侵袭,从而抵御固化思维。

现在我再听到“抱着手机不放”,开始想的是“好奇”,好奇在家里,有什么事、什么人可以吸引到这个男人,而不是手机?好奇女人如何跟男人沟通,如何做,会让他放下手机,更多的投入在家里?

不仅是手机的问题,当任何限制我们的信念时,我们都可以用到这个思维阻断的练习。断掉那限制我们思维的那堵墙。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可以断掉那限制我们思维的那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