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看完书后最喜欢和羡慕的竟然是苏珊鲁维埃……

书看至中段,拉里的形象渐渐跟《源泉》中的洛克、《悉达多》里的悉达多、《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主人公甚至老庄开始重合。

年近三十,除了生活的担子加重,到此为止并不算成功和满意的过去和现在使得我对人生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而在长久的自卑和焦虑状态下,人生这个气球在我眼里,像是悬挂了太久,渐渐干瘪。

不时会冒出“已经这样了,索性放光气好啦,把天空让给别的气球吧”的念头。

每每大哭、默哭、一遍一遍跟自己对话、不停地问身边的人……

然并卵。

逼着自己沉下心看书,于是这大半年看的正经书,大多以“人生的意义”或者“感性和理性之上的那个点”为中心,包括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包括《胡适自述》包括张春和重读一遍的《失物之书》,包括村上。

而产生这种感觉,或许是因为“你追寻什么,就在书中看到什么”。

“成功的人生指导书”这种东西是天生没有以后想必也不会有的。

或者说它是天生存在而大多数人永远不相信不会遵循的。

洛克从一开始就知道专注于自己的优长并坚定不移的执行、悉达多历尽种种生活最终同自己和解、波西格探究“良质”到疯恢复后认识到当下的重要、老庄则是边生活边把道和禅的种子一把一把地撒啊……

前人走过无数次的路,再走,仍旧布满荆棘。

心中能渴求和寄望的只能是“既然他们……那么我……”

攀比心仰望心一起,就落了执。

所以我为什么喜欢苏珊?

她是这些虚构人物中最恣意的,永远着眼于当下,自己活的开心并且尽量不带给别人烦恼,不端着、不抬高落低,认清现实并尽可能抓住每个机会,不为失去的人事物懊悔,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做好……最终也得到了好姻缘;不过我敢说,以她的个性,怎么过她都不会让自己太差的。

她的所有选择,都指向未来更好的方向,而她做的那么决绝果断。

思考什么人生意义啊,没有实现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活着是此时此刻,你的人生就是每一秒的你。

而最后,洒脱不过是跟人生还未到尽头的人说一句:

“我们曾经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日后多想想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没想到,看完书后最喜欢和羡慕的竟然是苏珊鲁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