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至浓时是故乡

味至浓时是故乡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994年,由李安担任导演,郎雄、吴倩莲主演的台湾剧情片《饮食男女》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拿下了第39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还荣获了第6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并在同年成为台湾十佳华语片之首。

这是40岁的李安继《推手》和《喜宴》之后,拍的第三部以“家庭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影片讲述了90年代的台北,一位精研川、扬、潮、浙菜的名厨朱师傅,与三个女儿的故事。

老朱是一位退了休的厨师,妻子早年离世,他一个人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成人。每个礼拜天是他们的家宴日,老朱会在家精心烹制一桌的美味和女儿们共享。家宴是他们一家人唯一能够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是他们各自宣布人生大事的一个平台。

花团锦簇的家宴之下,是情感的极尽克制和压抑。父亲渐渐老去,面对三个女儿“憋了一肚子心事说不出来”,因为压抑,连曾经最引以为傲的味觉都已失去。女儿们性格各异,也都各怀心事,每一顿饭都吃得战战兢兢。

她们在家宴上,每次都会宣布一些“意外”:未婚先孕、投资失败、闪电结婚。就连一向寡言少语的父亲,也在饭桌上宣布他要续弦娶妻。他们前脚在饭桌上刚一宣布,后脚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家。这些“意外”,让这个原本就充满着各种矛盾的家庭彻底破碎,最后不得不以颓败收场。

这一场场精致用心的家宴,虽然有着难解的烦恼和不停的冲突,但包裹的始终是一份细腻的温情。亲人之间,愁肠百结,也血浓于水。电影中的那一道道食物,反射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味至浓时是故乡_第2张图片
电影中的家宴菜

老朱的三个女儿,我最喜欢二女儿家倩。

电影的最后,只有家倩依然还坚守在这个家,她继承了父亲精湛的厨艺,并效仿父亲,准备一桌丰盛的食物,邀请离家在外的亲人回来品尝。

这一小段设计其实是整部电影的升华,李安导演对家倩这个角色有着近乎执拗的偏爱,他让家倩这个人物与众不同(她聪明、漂亮、时尚、开放、最得宠,甚至还继承了父母亲身上的优点),还在这个人物身上做了大量的细节铺排,让她成为人群中杰出的代表。

她是最早提出要离家的那一个,然而也是唯一留守在家的那一个。她感受到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堪和诟病之后,发觉只有家庭才是她可以依靠的大树。她看到父亲眼角的皱纹和沧桑,渐渐放下心里的成见,学会体谅父亲的不易。她从小和两个姐妹互争长短,待她们离开家后,才发现那些所谓的“大事”根本不值一提。她会对家庭伦理散失后表示失落和伤心,她也会将这份“失落”化为动力,以承继饮食传统的方式继续去表达爱、输出爱。

家倩这个人物,完成了从现代到传统,从饮食到男女,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化。

味至浓时是故乡_第3张图片
电影中的家倩

而我们,从家倩身上,也或多或少的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也会像她一样离家远去。我们会有调去“阿姆斯特丹”的升职机会,也有嫁为人妇的生活。我们可能也有像老朱这样不善言谈,不懂得表达的父母。我们对父母的爱习以为常,对他们的唠叨和管束厌倦心烦。我们为了父母的期许,压抑自己的兴趣,放弃自己的爱好。我们对抗父母,渴望挣脱家庭的桎梏。

但当我们终于离开了家,我们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我们有了自己的儿女,成为了别人的父亲母亲。这个时候,我们才终于能够理解他们,体谅他们。

所以电影的最后,老朱的味觉恢复了,家倩将汤端给父亲的时候,父女两人双手紧握,她与父亲之间达成了和解,家庭原有的那份温情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回归。

整部电影始于家宴,也终于家宴。

对中国人来说,餐桌上里藏着我们太多的情绪,它是家庭温暖的一个浓缩,也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故乡。离家日久的游子,无法割舍的永远是记忆里的那份味道。李安导演之所以在《饮食男女》里花大段的篇幅来展示老朱准备家宴时的用心,无非是为了提醒我们:孤身在外,别忘了经常回去看看自己的“故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味至浓时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