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FMUv1

我的FMUv1

  • FMUv1(参考pixhawk2.4.5)
  • IMUv1
  • IMUv1底板
  • PMU分电板

FMUv1(参考pixhawk2.4.5)

哈哈,参照pixhawk命名,我把自己设计的第一代飞控板恬不知耻称为FMUv1.与pixhawk的FMUv2.4.5主要区别在于简化了电源设计,去掉了F1系列的协处理器。其他细节部分还有,更换16MHz晶振、去掉串口隔离、更换停产的RGB芯片、更换磁力计为AK8975、更换EEPROM为W25QXX系列、去掉没用到的ADC等接口、PWM输出由排针改为GH1.25接插件,并为外接下面的IMUv1 Cube留出了SPI4+GPIO的接口.
下面给出我的原理图截图
我的FMUv1_第1张图片
左边为STM32F427VIT6核心板,右侧上边为电源部分,采用正向压降小的肖特基二极管1N5819防止反接,齐纳二极管ZMM6V2防止过压,采用1A 限流保险丝防止过流,两路电源分别给IMU和其他部件供电。其下为EEPROM和Sensors.
我的FMUv1_第2张图片
USB同样加了防静电的保护芯片,SD卡中规中矩,两路MAX3051 CAN收发,P0813参考正点原子RGB模块设计,采用TXS0108 + TXS0102对10路PWM电压进行隔离和偏移成5V.再看左下角的RC_IN设计,照搬pixhawk但是很有意思,支持PPM和SBUS并且能够输出PPM或者SBUS信号。

再来晒一下PCB,源文件我是不会给的啦,但是想晒一下图片
我的FMUv1_第3张图片
我的FMUv1_第4张图片
我的FMUv1_第5张图片
连我自己都觉得很漂亮,我布局布线得水平还是可以的.

IMUv1

我的FMUv1_第6张图片
这里我采用的IMU Sensor为ICM20689 + HMC5983 + SPL06组合,ICM为常用的MPU系列升级系列,磁力计本打算用国产的IST8310但是其只支持IIC通信,所以最终忍痛割爱选择了HMC5983.还有一路电源和外接接口都没什么可说的。下面上PCB 3D图
我的FMUv1_第7张图片

IMUv1底板

我的FMUv1_第8张图片
底板的设计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小体积的F405单片机+10dof Sensro +Wifi 在PCB顶面实现,一种六块底板组成外置独立IMU的加热立方体,两种用途分别只焊接顶层原件或者底层原件,互不影响。原理图左下角实现IMU转接和加热电阻。目前,我只想先用来做外置IMU的加热减震CUBE使用。
我的FMUv1_第9张图片
我的FMUv1_第10张图片
背面放置加热电阻和MOS管以及独立IMU的FPC接口,还有ESP8266 WIFI模块,采用半孔将没用到的IO引出,中心白色方框放置减震海绵,所以做成立一个外置带加热和减震的IMU Cube,再看背面四边半孔往板内方向,每边都有三个矩形的焊接触点,用来焊锡固定组成CUBE。来看一下Solidwork的三维CUBE,这里留了一边没有封死以看清内部。
我的FMUv1_第11张图片

PMU分电板

我的FMUv1_第12张图片
PMU的设计一开始还是想参考pixhawk,采用LTC4417三路电源管理芯片,但是画完原理图想了想,没必要把电源搞成这么复杂,还增加成本,看懂pixhawk的电源设计之后回看,才体会到别人说的pixhawk把电源设计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我在这里PMU主要参考了乐迪miniPIX带的PMU板子,额外增加了一路滑动变阻器控制的可调电源,并将舵机PWM引入PMU板,防止FMU出现过大电流。电压和电流的采样做的非常简单,这里说一下电流,电流采样本打算用INA240并参考TI的设计文档《100A <1% Accurate,Shunt-Based High-Side Bidirectional Current Measurement Reference Design》,都设计完了,并且改成单向的。后来看到乐迪PMU采用的INA169A这颗SOT-23-5封装的小芯片,体积小呀,所以采用了这个芯片,但现在担心电流采样不太准,因为stm32的ADC输入阻抗才50k欧姆,而我又决不想在FMU上放一个运放,所以就这样吧,等打样回来看一下效果。
我的FMUv1_第13张图片
这里不得不赞美一下TI、ADI等半导体大厂,除了datasheet非常规范之外,设计文档简直太丰富了。做这套飞控让我对数控电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打算先打样玩玩飞控,有时间和精力再买块数字电源开发板回来玩玩,再设计数控电源。
如果本篇博客对您有丝毫帮助,请不要吝惜赞美或者点赞,非常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