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纵论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及对策

12月16日,余杭区举办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主讲人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记者根据报告会现场录音整理、删摘成下文。

       中国经济:二元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已有近30年了,改革开放初期是非常重视的,受到全国老百姓的支持。但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变了,各地政府的执政标准起了变化,以GDP为纲。我国的资源被误导到了以建设有关的功能,因此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过热过冷现象并存。地方政府推动GDP是过热的,而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过冷的。房地产、钢铁、水泥、政绩工程、大型工程,以及银行,还有股票市场和证券公司,这是过热的,除此以外都是过冷的,这是“二八开”现象,过热的占 20—30%,过冷的占70—80%。

  大家想一想,在二元经济结构环境之下,过热部门为何过热,原因是地区政府推动GDP造成过热,他是政治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过热部门不会因宏调而变冷,不会因宏调而受约束。我想请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想一想,你们的投资营商环境怎么样?当你的投资环境逐渐恶化的时候,你想怎么做?你发现你不想再干了,不想做投资了,你们在座的企业家会把应该投资的钱不投资了,去做什么呢?去炒股炒楼了,从过冷的部门转到过热部门。为什么房价上涨,股价上涨?资金出现了逆转现象,二元经济更是恶化。但是,有人判断认为经济过热了,因为所有的参数都来自于过热的部门,包括股市、房市等等,看起来确实如此,可实际上有偏差的,中国经济不是过热是大部分过冷。

  十七大及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将有重大变化。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不能简单地以GDP为标准、以招商引资为标准。透过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应该支持宏观经济调控,但还要讲究路径和方法。

  货币汇率:一种政治手段

  什么是汇率?不能按教科书上说的来理解。汇率不是价格,汇率是各国政府的政治手段。日本经济当初为什么崩盘?因为日本跟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曾经签下了“广场协议”,由于日本的贸易顺差,积存了大量的外汇,“广场协议”要求日币升值。日本政府保证日币升值,国际热钱大量流向日本,结果造成崩盘。

  我认为,国际金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日本经济伴随着汇率的上升,利率的下降,信用放宽,很多企业做大做强,造成了日本繁荣的假象。日本造成全面的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货膨胀,这一切都在美国政府详细的计划之下造成的。所以,我们的宏观调控就应该提高利率,来防止由于流动性过剩而产生的楼市泡沫、股市泡沫以及通货膨胀。中国的楼市泡沫、股市泡沫是由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中国流动性过剩加上二元经济结构扭在一起,就非常难做了。银行难,企业更难。

  房市股市:价格上涨成因

  中国经济现状是二元经济结构,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所以房改、医改等等都碰到困难。就房地产市场而言,资源供给市场化严重不足,而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剩。房地产的两大核心资源是土地和资金,资源都掌控在政府手中。以湖州市商品房为例,每平方米卖到6000元。“万科”成功竞标一块地,加上建筑成本,加上开发商利润,升到了每平方米12000—13000元。所以使得地产供给面的成本大幅攀升,这种大幅攀升的背后,就是市场化严重不足。而买房者由四种人组成,老百姓买得起房子并不多。

  为什么你的股票是赔钱的,涨到6000点还赔钱的,70%的股民是赔钱的。涨了这么多还赔钱,这就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反应。二元经济过热的是哪些部门?地产,钢铁、水泥、形象工程,大型国企,以及证券公司等等。这些部门同时是大盘股。你买股票,你认为大盘股市盈率这么高,太危险,你就去买二线蓝筹,而这些却多半是过冷的部门。

  金融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亚洲金融风险,记忆犹新。亚洲金融风险让“四小龙”消退,能够挺过去的是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是由国际炒家造成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当时,国际炒家没有机会操纵人民币汇率和股市,因为1997年人民币是不允许自由兑换的,同时是固定汇率。但是,现在从固定汇率变成比较浮动的汇率,外汇风险大幅攀升,给了国际炒家的炒作空间,所以我坚决反对浮动汇率,反对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给民营企业带来压力,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与国际接轨之后,变得更难预测。金融体制改革为什么要跟上市挂钩呢?有的银行把部分股权卖给了美国银行,这就加大了金融风险。当你把银行部分股权卖给外资银行后,未来的货币政策就会有问题,推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将被外国银行操纵。金融政策一犯错误,损失几千亿收都收不回来。

  我们的天空中,有两只“秃鹰”在盘旋——一只叫做产业资本,一只叫做金融资本。两只“秃鹰”代表谁的利益?因此,要高度警惕,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各项工作。中国是不缺法律的国家,但中国缺乏有效的、公平的、公正的执行。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国外的跨国公司,包括产业资本,包括金融资本,但缺少法制化游戏规则。

  对策之一:产业链向右走

  什么叫“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面对2008年宏观调控的形势,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谁是世界上真正制造业大国?是美国。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大多数企业是加工,而产品设计,各级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销售,一直到最后的零售,都被美国“包揽”。这条产业链的走势从左到右,最左的放在了中国,而右边的几乎集中在美国。整条产业链最左端叫做硬环节,产业链的右边叫软环节,中国人做的硬环节,美国人做的软环节。因此,中国企业赚钱很少,极大部分利润被别人拿走了。以“芭比娃娃”产品为例,中国制造业生产的出厂价是1美元,到沃尔玛是9.99美元。因此,企业家应该想办法,将产业链向右走,实现设计、运输、销售一条龙,创造更大利润。

  美国人为什么允许我们做制造业?利用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剥削我们的劳动力,这就是所谓制造业的“国际化”。所谓“国际化”和150年前的东印度公司是一致的,今天他们以金融为后盾,美其名曰战略投资。如果中国企业家都炒房炒股去了,都不办工厂了,两只“秃鹰”就开始了掠夺计划。

  对策之二:勇于思想创新

  面对2008年宏观调控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在产业链的整合上下功夫。产业链要往右走,但是要进入软环节是极其艰难的。这方面需要企业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扶持。日本有什么大型的民营企业,韩国有什么大型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变形的民营企业。新加坡呢?国家主导一切。台湾的IT行业,真的是企业家做的吗?是台湾“政府”推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产业链的成功脱离不了政府的规划。今天已经是走入到产业链之争,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往右走。

  看看人家怎么做产业链,解放思想才能抓到产业链的本质。西班牙有一家企业名叫“沙拉”,他有20家像江浙两地一样的工厂,当他决定生产程序的时候,他的理念跟你完全不一样。20家生产工厂只做两件事:染色、裁剪。缝纫他不干,由其他小工厂完成。因为缝纫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小工厂把缝制好的衣料送到物流公司去,他是生产、物流、仓储。为了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率,他们挖了200公里的地下隧道,用高压办法运送,每小时6万件衣服。上海“沙拉”店,什么时候进货呢?周一跟周四进货,用飞机运货。零售方面,他们是全资拥有的分店,绝对不搞加盟店。上海是周一、周四进货,香港是周二跟周五进货,到了周五下午,大量客人涌入“沙拉”店。“沙拉”服装款式多但数量少,所以形成争买的气氛。这就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创新,加快了产业链的高度整合。瑞典的HM呢?从设计、生产、分销,加在一起就是产业链。掌握整条产业链,才成为跨国公司。他们从制造到销售,21天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产业链的竞争外,产品要搞差异化。比如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五大品牌有300个品种,而中国产手机有3000个品种。高档手机占市场份额18%,中档手机占市场份额 68%,低档手机是14%。如果让你做手机你会做哪种?以市场潜力选择为标准,他会做中低档手机,思想解放者做高档手机。手机的本质是什么?是视能。打入市场的方法以消费者的感觉为“切入口”。三星、诺基亚的功能远远不如国产手机,但从视能“切入”就取得成功。

  日本的“日柴”,1999 年的时候有2兆亿日元,不缺钱,不缺技术。但是,垮了。“日柴”社长聘请法国人当首席执行官,就是从解放思想入手,至2004年复兴。现在,我们面临诸多困难,有的人想不干了,有的人想把工厂卖了,有的人想炒房炒股去了,这些人思想僵化,不会有好的业绩。只要解放思想,在没有潜力的行业里思考一下,肯定能找到许多新的机遇。江浙两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成功的案例多半是因为解放思想,这个传统不能丢。

  对策之三:把握行业本质

  2008年宏观调控的形势,我们的对策除了产业链向右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把握行业本质,行业本质是一个“金字塔”,要确保“金字塔”往上走。

  在产业链向右走的前提下,同时要把握行业本质,才能够找到投资营商环境中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这就是机会,而这个就必须解放思想。那么,行业本质是什么?行业本质和我前面讲的资金、技术人才是什么关系?一个公司要顺利地运行,不能没有资金,不能没有人才,这些是企业成功必要条件。只是必要条件,不会让你成功的。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发现行业的本质。以解放思想的力量,才能发现和把握行业本质。

  这里可能有做日化的企业,比如说做牙膏的,你有生存的可能吗?如果你是在余杭生产洗衣粉的,生产牙膏的,你告诉我,你的机会是什么?资料显示,日化行业的本质叫做“渗透”。什么叫做“渗透”? “宝洁”为了达到渗透行业的本质,在某一个地方,宝洁公司发了3万件T恤衫给当地的老百姓穿,一个礼拜之后,要把3万件T恤衫回收,分析脏的成份是什么?对这个地区提出新的配方,你用宝洁对这个地区而言,“宝洁”洗得最干净,各位知不知道?为什么宝洁还要到各地收购我们的日化工厂,他也是从生产一直到零售,完全掌控的环节,整个产业链牢牢掌控,为什么他在各地积极地收购日化工厂,为了“渗透”。他这个新配方是为了“渗透”,他收购的目的也是为了“渗透”,怎么理解?那就是这么多的产品,你总会喜欢一两件吧。而这也是为什么你到超市,或者到零售商店去看,宝洁的产品都在一起,几十种产品,几百种产品,你总会喜欢一两种的,这是他要通过大面积渗透的目的。安利他也在搞配方,它的配方做得不如宝洁,他没有那么强的地区性,他怎么达到“渗透”的目的,他利用亲戚朋友的关系,强烈推销,达到渗透的目的。一个是大面积铺开,像“宝洁”,另外一个就是亲戚朋友的直销方式,而且本质就是收购。如果这个是本质的话,我想请问做日化工厂的企业家们,你制造出来的洗衣粉,或者肥皂或者牙膏,你有没有达到“渗透”的目的,同时如果你只生产一种产品,请问你如何做到“渗透”?行业本质是发展的充分条件。

  行业本质就是一座“金字塔”。最底层是外感包装,中间是实用性,而高层则是产品精神。你产品的精神是什么?不知你们是否知道。我们常常听到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品牌战略。但是,现在大多数产品只在“金字塔”的下面两层,所以,必须往上走才能算成功。你想过吗?买了耐克的运动鞋有什么感觉?如今叫体验经济时代。产品的精神就是一种感觉。

  以麦当劳为例。小朋友最喜欢麦当劳,不喜欢去汉堡王,这是什么原因?比一比麦当劳和汉堡王的口味、环境和服务。黄色的线是汉堡王,蓝色的线是麦当劳,以口味而言,汉堡王比麦当劳要好,汉堡王的黄色线要比麦当劳蓝色线要好很多,所以汉堡王它在环境、口味和服务方面样样在麦当劳之上,可是我问你,小朋友为什么喜欢去麦当劳,再看实际的会计数据,这是利润回报率,最好的就是麦当劳,一个可口味、一个服务,环境都不如汉堡王的却拿到冠军,你说合理吗?好像不合理。麦当劳的成功,甚至你们家的小朋友为什么要去麦当劳你都没搞清楚,因为他打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无形体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麦当劳,就是因为家庭快乐。他们免费送玩具,这个玩具是不值钱的,几分钱1个,因为他在麦当劳卖才有价值,只有麦当劳送的小朋友才喜欢,甚至小朋友为了拿那个不值钱的玩具,他跑去吃麦当劳,为什么?我认为麦当劳的成功是他成功地建立了家庭快乐的体验。

  “金字塔”的最底层,产品的外观上要有差异化。中间这一层,要在功能差异化上下功夫。在最顶层的精神层面,就是思想方面取得差异化,这样在国际化逐渐加深的今天,也能生存并得以发展。

  我讲了这么多困难和对策,而应对困难的重要方法就是坚持改革。第一个产业链的方向是向右走,“金字塔”方面向上走,只有打出产品精神才能建立品牌,没有产品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有产品的品牌。请不要用过去的思想,这个是不是有潜力,这些都不是你该想的,你真正该想的就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发挥创造力。

  记者 吴坚奋 通讯员 唐建英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