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重温百年前先辈呐喊的中国梦

《沉沦》:重温百年前先辈呐喊的中国梦_第1张图片
《沉沦》(1921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

《沉沦》,是郁达夫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作为一部小说集,《沉沦》(1921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一经问世,立刻便在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道:“《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然而,对小说主题表现“灵肉的冲突”这一点,茅盾(沈雁冰)早在《小说月报》第13卷第2期上的《通信》一文就涉及到了,他认为小说在 “灵肉冲突”方面是失败的,但是在刻画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心理活动状态等方面,是成功的。

《沉沦》一文讲述了一位患有忧郁症的少年到日本留学所经历的故事,穿插着叙述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是带有极强自传意味的小说。

小说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串联情节,易让读者产生“共情”,使情绪随之变化波动,让人们感同身受那种时代压抑下典型的病态、抑郁和伤感的情绪。

《沉沦》:重温百年前先辈呐喊的中国梦_第2张图片
蔚蓝大海之下,人宛如孤单一粟

实话说,《沉沦》的开头使人提不起兴趣,因为开头既没有介绍人物,背景,也没有语言和动作描写。然而,当细细品味并融入时,心中竟似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好像自己也得了忧郁症。使人读罢仍久久不能平复。文中对主人公“他”并没有任何外貌描写,更多的是深层次的心理描写。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却有十分清晰的人物形象。读罢深思,竟会惊奇地发现:啊,他不正是我吗?那个在黑暗中不时显露出的我们自己。

    作为一个喜欢郁达夫文笔的人,我几乎是皱着眉头看完《沉沦》的。因为小说中的“我”,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有时,在稠人广众之中,我们也会感到孤独,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还难受;有时,在别人的欢声笑语之中,我们也会感到不安,锁了愁眉,心里暗怨那些嬉笑的人们,却同时也很希望别人来和自己讲些闲话;有时,在异性面前,我们会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但事后却又暗骂自己懦夫和无能;有时,在犯罪或做了亏心事之后,我们总惭愧得很,并暗自发誓再也不犯罪了,然而事后又将誓言抛却,又重新循环,自责感和苦闷便一天天膨胀起来;有时,在与兄弟姐妹吵架后,我们总发誓一定不原谅对方,并选择伤害自己,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可以惩罚对方,但结局还是会和好;有时,在受挫之后,我们总先找对方的错,甚至找国家的错,却从未想过,若是改变自己,或是为改变国家做出一些贡献,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沉沦》:重温百年前先辈呐喊的中国梦_第3张图片
绿色之海,旷怡人心

《沉沦》文中总有插播自然美景,这些美景和主人公那病态的心理形成鲜明的讽刺和反差,给予读者和文中的“我”许多慰藉。假若没有那大草原的草,没有那反射的紫红霞光,没有晓天的星影和田园间的逍遥游,也许“我”在日本的抑郁和惆怅将更难排解。

让人体会最深的是,继《新纪元》之后,《沉沦》真正让人明白了那个时代的作家们声嘶力竭想表达的情感——愿祖国富强!《沉沦》中的“他”明示或暗示对祖国富强的渴望深深震撼了每一个读者,那种澎湃的热情可以跨越时代,跨越纸张,变成一种极强的影响力。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境界,使整个格调不止步于哀哀怨怨,而是成了悲愤化成的力量,惊醒了一代人。

“唉!唉!她们已经知道了,已经知道我是支那人了,否则她们何以不来看我一眼呢!”

这是小说中的“我”到日本留学时被人歧视所发出的哀怨。这句话使敏感的读者心如刀绞——我们的祖国曾有这样不堪的历史!不禁想到,或许我们的先人中,真的有后悔成为中国人的人,因为他们处处受辱,被烙下奴颜的印迹。然而,《沉沦》中的“我”即使感到再悲戚和惨痛,都从未有过“后悔成为中国人”的感觉。他说:“我总要复他们的仇!”。他更多的是“期盼”、是“坚定”、是“信任”,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但他始终相信,中国一定会走向富强。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的末尾,“我”最终选择跳海自尽,死亡最后发出的痛彻肺腑的呼喊,使得整部小说的爱国主义情怀上升到极点,在悲痛与伤感中发出了整个民族渴望富强的呼号。正如“只有suffer才能struggle,最后才能superiority”时代给予一个民族重击,是为了让其斗争,成长!

沉浸在小说悲苦情绪的此刻的我,很想用《解忧杂货店》中穿越时光的信箱给小说主人公写一封信,信中附上今年“阅兵仪式”上中国军队风采的图片,并写上这样一句话:今后,请我们都能挺起胸膛,向世界人民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

《沉沦》:重温百年前先辈呐喊的中国梦_第4张图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作者:Kin哈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沦》:重温百年前先辈呐喊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