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大医疗梦想

5月10日晚间,京东集团在对外公布的2019年Q1季度财报中宣布,将整合旗下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等业务板块,成立“京东健康”子集团。

而就在前一日,京东已与CPEChina Fund、中金资本和霸菱亚洲等投资者就京东健康的A轮优先股融资达成最终协议,京东健康此轮融资总额预计超过10亿美元,占京东健康完全稀释后的股份比例超过14.5%。融资完成后,京东仍将是京东健康的控股股东。

至此,京东健康也成为继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之后,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独角兽。

京东医疗版图:“微笑就医曲线”

目前来看,京东医疗共分为四个业务版块:京东大药房及三方平台、京东互联网医院、药京采、智慧医疗(医疗大数据和医疗AI)。京东商城生活服务事业群医药城总经理金恩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四项子业务板块的整体逻辑是以患者为中心,打造贯彻医疗全流程、互联网医疗+医药的全互联网医药平台。

京东的医疗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彼时京东与九州通达成合作,合资重新组建京东好药师,展开网上售药的布局,但合作两年后以分手告终;2016年6月,京东才宣布正式整合推出面向产业上下游及流通渠道的B2B平台“京东医药”,及为消费者提供自营非处方药及健康保健品的“京东大药房”业务,渗透到医药新零售领域。

2017年8月,京东与银川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宣布成立“京东互联网医院”;4个月后,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并营业(试运营),将“互联网医院”服务嵌入京东APP;到2019年1月,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的正式上线和医保系统的打通,为京东在宿迁实现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闭环补齐了最后的拼图。

打造出第三只独角兽,京东正在谋划更大的医疗版图

京东打造连通“医-药-险”的“微笑就医曲线”

接近京东健康业务人士曾公开表示,京东医疗的形态可概括为一条“微笑就医曲线”,即以京东互联网医院作诊疗服务入口,进到入口后,适合线上问诊的线上解决;其它则基于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挂号和预约功能,帮患者找到对症的医生,实地面诊和复诊;另外,电商平台与医保系统打通后,患者可使用医保在线完成支付。简言之,京东能为用户提供贯穿诊前、诊中、诊后环节的全流程就医体验。

其实,在成立子公司前,上述4项业务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比如,京东医药健康和医药城是同属于居家生活事业部旗下的平行部门,前者负责京东大药房(自营B2C)、家用医疗、营养保健等业务,后者负责处方药、B2B、互联网医院等业务;智慧医疗则隶属于京东云,是京东商城三大事业群体系外的事业部。据悉,京东云主要是聚焦于患者“看病、问诊、取药、支付”等需求向外提供解决方案,现已合作智能助手机器人公司经纶世纪、医疗供应链企业英克科技、心脑血管慢病管理公司微心百源,以及做医学影像的海纳医信和医疗保险的Clover等。

此前,有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曾表示,若京东想在医药领域有所建树,它应该像阿里一样把不同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虽说智慧医疗还未被纳入,但这次成立单独子公司,也足见京东在医疗领域“大展宏图”的决心。

京东 VS “BAT”

除了京东,互联网巨头(BAT)布局健康医疗版块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从2014年开始,腾讯便通过投资的方式涉足医疗——陆续将丁香园、微医集团、医联和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医疗企业收为己用;到2015年,腾讯开始自己尝试做医疗业务(相关业务主要隶属于腾讯CSIG事业群),目前已推出了诸如智能血糖检测仪“糖大夫”、智能健康顾问“腾讯睿伴”、医学科普平台“腾讯医典”、医疗AI产品“觅影”、医疗服务平台“企鹅杏仁”,还获得了海南省发放的首张互联网医疗牌照。

阿里则是在2014年联手云锋基金投资港股中信21世纪——后更名为“阿里健康”(2016年9月天猫医药并入阿里健康),阿里正式开启医疗布局,涉及医药电商、智慧医疗、产品追溯、健康保险四大板块,后又陆续入股了卫宁健康、德生堂、爱康国宾等;另外在阿里云、钉钉、蚂蚁金服、投资基金(包括云锋基金、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部旗下基金等)的“支持”下,阿里的医疗版图在向医疗AI、医疗信息化、未来医院、医疗服务和器械等领域四处延伸。

百度最早进入医疗领域则要从2010年开始说起,彼时它与好大夫在线达成合作,后又陆续推出“医前智能问诊平台”、百度健康、百度健康云等产品;2015年1月,百度医疗事业部成立,囊括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医学、百度医疗大脑等业务,但因寻找商业变现过程中屡次碰壁而被裁撤。到2018年4月份,百度又成立了AI创新业务部(百度灵医)发力医疗AI,并上线了智能分导诊、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多款产品;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医疗投资。据悉,其2018年在该领域的投资为总投资数的75%,聚焦AI医疗和精准医疗等。

综合来看,大家看向医疗这块蛋糕的目光都一样热切,布局力度都不小,且有一定的业务重叠。那相形之下,京东医疗领域的优劣何在?

在我看来,京东医疗的主要基因还是在电商和物流上,较早地布局医药电商(第5家拿到互联网药品交易A证的公司)让它整合了大量优质的商家和商品资源;另外,京东物流也在不断开放,在医药供应链上持续发力。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京东合作的连锁医药商家达400多家,线上药店超过2万家。

不过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和阿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开始布局医药领域,但在多项数据上,京东还是逊色于阿里,因为“京东做的是流量生意,对待医药和其他品类没有太大区别,但阿里把它当成战略来做”。对应上文,若京东将医疗资源整合并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或能缩小双方差距。

要说劣势,其短板相较于BAT也很明显,除了业务矩阵不够丰富外,其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也略晚。要知道医疗领域重要的还有医疗诊断和患者数据,服务也不可欠缺;落地互联网医院后,京东才打通整个就医流程。统计到今年1月,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已联通8万多名专家、20多万名医生,主要来自于1000多家二级以上的医院,付费问诊每个月会超过100%。可见,其竞争短板正在慢慢“长高”。

利好的是,国家正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大三甲医院纷纷入局,政策、审批、监管等各个环节措施都在落地;另外,围绕国家分级诊疗和医药分离的一系列政策,卫健委下一步还将着力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等“任务”。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随着京东健康相关业务的推进,依附在京东大健康产业链周边的合作伙伴会越来越多,其想象空间也足够大;另外,京东此前已在药品零售领域占领了一定的用户心智,加上平台的流量优势,京东互联网医院相关周边业务也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京东的大医疗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