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巳,邻水祓禊,早在西周就已成为风俗。《诗经·郑风·溱洧》写是少男少女春季在水边约会的场景,然而韩诗传却让春光旖旎的秀恩爱活动染上了民间迷信色彩:“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虽然煞风景,倒也没错,祓,本意为“洁”,禊为“祭”,《周礼·春官》有“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的记载,说明祓禊最初是邻水驱邪祈福的仪式。战国时期,祓禊加入了“流觞”的环节,《荆楚岁时记》有秦昭王在三月初三“置酒河曲”仙人以可一统天下的水心之剑相赠的说法。
剔红山水人物流觞图扁盒(图:故宫官网)
流觞用的酒杯是羽觞,长这样:
汉 云龙纹漆耳杯 甘肃省博物馆藏
能飘在水面上的羽觞,应为漆木器。
祓禊得来源也众说纷纭。《荆楚岁时记》认为祓禊源于一桩惨案:汉武帝时某年三月初,一家刚刚出生三天的三胞胎女儿同时夭折,感到不祥的人们纷纷到水边洗净晦气(不要在意上古神话的逻辑)。蔡邕认为《论语·先进》记录的师生谈话,是“祓禊於水滨”的出处。孔子在与学生们谈人生理想时,其他人讲治国,曾皙却描绘了一幅聚众洗澡的小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也是孔子最欣赏的。曾皙眼中的盛世,要经过子路的“有勇”、“知方”、冉有的“足民”和公西华的“宗庙会同”,而强国、富民、礼乐教化最终的结果,是表现为聚众洗澡的个人的幸福。(此处观点搬运自我的男神,李零老师的《丧家狗》。对孔子感兴趣的可以从这本书入手。远离于丹X3)。
自汉代起,祓禊逐渐淡去了民间祭祀色彩,演变为“辟克匿克来江边”的春游活动,不仅百姓喜闻乐见,历代文人也乐于抒写这春意无边的盛事。
最著名的当属兰亭。
元 赵孟頫兰亭图卷图册(图:台北故宫)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40多位文人朋友在会稽山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酒酣之际,王羲之提笔蘸墨,写下了我国书法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兰亭集序》。去年秋天,我第一次面对神龙本《兰亭》,仿佛感受到1600多年前的春风,裹挟着酒气,扑面而来。逐字读下去,似乎能在笔画的流动中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与志趣相投的朋友欢聚令人兴奋,天气这么好,景致这么美,“物与我皆无尽”的潇洒旷达萦绕胸怀,酣畅的笔墨趁着醉意,一气呵成地铺排出明丽的春色和快乐的心情。下文的忧伤,也从本应了无牵挂的快乐中蔓延开。人生过于短暂,时局动荡可寄情山水、诗酒,放浪形骸之外,不理世事,但是在死亡的映照下,欢乐、悲伤,出世、入世似乎没有了区别。“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几个字的笔画略带疑虑,刚刚豪饮的美酒变得苦涩,及至“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字形已显压抑迟疑,一句“悲夫”,人生譬如朝露的沉重悲凉喷薄而出。《兰亭集序》也表现出王羲之的通达,他很清楚对生命悲剧底色的感慨古已有之,而后世未绝(感觉《前赤壁赋》就是苏轼在回应王羲之)。
神龙本兰亭(图:随便搜的)
王羲之通过笔墨,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慨,矛盾的是,正是这篇文字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永生。公元353年的春风上巳天,对书法史和文学史的意义同样重大,在这一天,书法《兰亭集序》开始了辗转人间的传奇;在这一天,兰亭文人们将山水纳入文学版图,从此山水诗声色大开。
六朝人关于生命的诗文异常沉痛。彼时连年战乱、社会动荡导致人口锐减,据葛剑雄大大统计,东晋人口长期维持在2000万,只是东汉峰值的1/3,曹操诗中的“生民百遗一”是现实的写照。文人对生命的短促、无常更为敏感,加之他们常常因政治斗争而丧命,生死几乎成为一个时代主题。此时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大兴,引发人们形而上的哲思。佛教的兴盛又为文人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前世、今生、后世三个维度,丰富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拜汉王朝崩溃和东晋门阀制度所赐,传统汉儒建功立业的心已成灰,不如直面内心,返归自然,任诞而为。所谓的魏晋风流,充满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无奈,明明苦得像药渣子,却把苦和悲哀审美化了,变成了可供后世欣赏、品味甚至向往的意象。兰亭也如此,后人一次次地描摹、传颂、演绎,让春日集会从个体走向群体,从事件变为传统,寄托了太多关于文人生活情趣和风雅的YY之情。
用营建表现兰亭,其历史也逾千年。北宋在皇家园林金明池修建“流杯渠”,《营建法式》也有“剜錾流杯”、“叠造流杯”的记录。元代在太液池畔的兴圣宫中建有流杯亭。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基本上也见不到)的明代流杯亭在西苑(ZNH),清代康熙、乾隆皆在亭中留下御笔,乾隆为其更名曰“流水音”。清代圆明园、潭柘寺、恭王府也修有流杯亭。
ZNH内的“流水音”难以见到,但是我们可以去乾隆花园看禊赏亭啊。
禊赏亭位于宁寿宫第一进院落西侧,绕过衍祺门内山石,峰回路转方可见。这座亭子表现的是兰亭集会,那是古代文人最风雅之事,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的大文人乾隆皇帝当然要掺一爪子了。他在南巡途中曾亲临兰亭,修建自己养老的宫苑时,作为一个有钱、有权、有情结的甲方,他在营建那不足一亩的小园子时特意辟出方寸之地,重现了1400多年前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
黑漆云龙屏门
禊赏亭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出抱厦,三面出歇山顶,中间为四角攒尖琉璃宝顶,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亭内有黑漆云龙屏门,北侧以游廊与旭晖亭相连。禊赏亭抱厦内地面凿有曲折蜿蜒如卤煮原料的小水渠,拉直了有27米长,取意曲水流觞——水源来自被亭南侧山石包围的水缸。园林讲究山水相依,乾隆花园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典范。叠石为山,凿渠为水,流杯渠不仅是实体化的“曲水流觞”,更是四进院落唯一的水流。(另一种做法是用山石间的缝隙象征水)
流杯渠
另一种表现水的方式
禊赏亭的装饰元素主要是竹,表现兰亭“茂林修竹”的景色。亭内雀替、门窗装饰都是茂盛的翠竹,汉白玉栏杆做成竹竿状,栏板上的竹子形象更为精妙,精雕细刻出竹子的不同形象,与古华轩天花上形态各异的牡丹花相映成趣,由此可见乾隆花园乃至紫禁城的单体建筑从来不是孤立的。
亭内雀替为竹枝图案
门窗装饰也是竹
平静的竹枝
轻风拂过竹林:
狂风大作的竹(右边)
竹子四季长青,又有长寿之意。檐下倒挂楣子上装饰有万字纹、团寿纹和蝙蝠纹,寓意福寿绵长,抱厦的雀替用桃、蝙蝠、团寿纹做装饰,与亭内雀替有所区别,更强调了长寿的意思。毕竟乾隆花园是为美好的太上皇生涯修建的。禊赏亭主要装饰颜色是绿色,这是翠竹的颜色,也是春山、春水、春草的颜色。檐下彩绘主要表现春景。
禊赏亭的倒挂楣子
抱厦的雀替
春意盎然的园林小景
红杏枝头春意闹
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主题正是“春”,古华轩以常开不败的牡丹象征春天,禊赏亭用茂林修竹表现春景,山石上的撷芳亭有“撷芳待春天”之意,地面的冰裂纹步道,预示春暖河开。(按照王子林老师的观点,春天还代表了“仁”,懒得搬运了,有兴趣可参看《在乾隆的星空下》)
一个虚实对比的……画框
对于耄耋之年的太上皇,凝固在建筑上的浓浓的春意,也许会另他有片刻的“不知老之将至”。或者,乾隆想用王羲之的方式对抗死亡和寂灭。王羲之肉身已灭,他的灵魂却因人们一次次复述而不朽。乾隆也做到了,他将自己的身影投射于宫殿、器物、诗文,他终于像王羲之一样,把自己炼成传统的一部分,同归大化。
上哪儿说理去。
===============废话的分割线===============
我在故宫做不要钱的志愿者,跟工作单位和借调单位,甚至跟从事的行业没有半毛钱关系。特别怕不熟悉的同业以为我是托关系进来的。熟悉的小伙伴也不要拿我本职工作开玩笑,就……还挺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