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扼杀的文学梦

     还记得对文字感兴趣是在小学,那时候学校开运动会,班级需要宣传口号以及给运动员加油的广播词,作为学习委员,这个任务理所当然的落在了我的头上。或许是命运使然,我竟然在无意中找到了一本双英的“精美语言集锦”,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只记得书里的一些优美的词句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我像被打开世界大门一样,对此书爱不释手。我翻找着里面的语句,拼拼凑凑,第一次尝试性的写出了一段文字,看似“颇有文采”的句子,所幸,我写的成了班级的宣传口号。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原来有如此魅力,我开始模仿,开始写押韵排比段,作文如此,日记如此,久而久之,这竟成了我儿时的“写作风格”。

    初中的时候,因为我“优秀的文笔”,经常在作文竞赛上拿奖,大体有一二十张大大小小的奖状。但是,这种“遣词造句”式的写作并没有一直被看好,初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对我写作产生很大影响的老师——语文老师。他对我引以为傲的作文给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堆砌辞藻,内容空洞”,虽然一开始的时候的确很气愤,“我得了那么多奖,凭什么如此说我”。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也渐渐明白,老师站在比我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之所以能得奖,或许是因为那时我的“排比押韵写作”总比那些没有任何技巧的学生而言更加别具一格,但这放在真正的大作家面前,只不过是小学生作文。那时我才明白,写作不一定要求“美”,但一定要有内容,“美”是内容的附庸,我那种喧宾夺主的写作的确是过于幼稚了。


被扼杀的文学梦_第1张图片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在写作时我不再刻意追求辞藻,希望在内容的准确性以及逻辑上能多做努力,刚开始的时候比较难以适应,有那种“提笔写不出半字”的感受,但好在我也从“空洞文字”走了出来。

    高中以后,我加入了文学社,还是继续参加作文竞赛,但获奖却是寥寥无几。作为文理兼备的“好学生”,我也渐渐地淡了对文学的乐趣,成了应试议论文写作的牺牲品。高二的时候,面临文理分科,我竟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理科,这也是我如今做过最让我后悔的选择。选择理科或许跟家里人灌输的思想有关,什么“文科没出息,不好找工作”芸芸。就这样,我顶着理科生的头衔,整日沉迷于数学运算、物理公式推导、化学方程式记忆之中,成绩虽是不错,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毕业后,我选择了上海的一所不错的211大学,主修生物工程,无尽的实验以及深奥的理论学习磨灭了我仅存的一点渴望。大学前两年,我似乎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应付式实验、逃课、挂科······该做的不该做的我都做了。大三的时候,我们开始对未来发愁,我也深陷在迷茫之中,我已经忘记了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没斗志,没目标。好在我并没有因此妥协,在迷茫之中,我开始寻找我喜欢的东西,我在图书馆爬上爬下,翻看各类书籍,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最适合我以及我最喜欢的东西。终于,我找到了,是文学!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兜兜转转,我竟回到了原点。虽然此时的我已经写不出任何唯美词句,但我心犹在,何以忧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扼杀的文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