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砍人者,过得真不容易!”泛滥的圣母心,究竟有多可怕?

2018年6月28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举办毕业典礼的日子。

上午十一点多,孩子们走出校门,毕业的欢乐,和接下来的暑假,让他们脚步轻盈。

谁也没想到,这时会有人拿着菜刀冲过来,瞄准他们的脖子砍去,砍倒了三个孩子,和一位妈妈。

其中两个孩子,因伤势过重死亡。

“真可怜啊,活该上海人排外,现在遭报应了吧。”

甚至还有人脑洞大开,趁机编造“嫌疑人因子女被劝退,75万赞助费未归还,怒而砍人”的谣言。

这让我想到前两天,烟台某大街上出现“叉车狂魔”,驾驶重型叉车横冲直撞,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最终被警方击毙。

紧接着,就有媒体圣母心泛滥,挖掘“叉车狂魔”背后的故事——“全家靠其叉车生活”。

哎呀,好惨呀,全家靠其叉车生活!难道这就是一个人疯狂报复社会的理由?

请问这样有慈母心肠的媒体,为什么不去采访一下,被撞死的那个人,全家靠什么生活?

我经常逛知乎,某天看到一个帖子,是女主讲述自己被前夫逼到净身出户,负债十几万,带着孩子流落街头,最后自力更生重获幸福的故事。

原本以为,这样的帖子底下,肯定都是钦佩和赞赏的留言。

可是点开评论区,我傻眼了,一群人在diss女主:

她究竟做了什么呢?

她净身出户,是为了要抚养权;她负债累累,是因为前夫在《婚姻法》第24条优化补充之前,伪造了恶意借条。

前夫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绝情呢?

不,不是“变得绝情”,而是她前夫本来就绝情,只是曾经掩饰得很好。

所以,千万别说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当一个巴掌莫名其妙拍到脸上去时,你会发现,那真的很响。

千万别脑补什么恶人背后的故事,当你圣母心泛滥的时候,你脑袋里咣咣作响的水,正在浇灌他们生长的土壤。

一个逼得老婆净身出户负债累累的渣男前夫,只是因为绝情,没有别的原因!

一个29岁重点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生活没有着落,只是因为他无能,没有别的原因!

一个在上海呆了几天,就拿着菜刀砍向妇女儿童的人渣,只是因为他残忍,没有别的原因!

一个开着叉车满大街掀车撞人的变态狂魔,只是因为他变态,没有别的原因!

好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凭什么坏人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

他们甚至不需要放下屠刀,只要有人跳出来抹几滴眼泪,哭诉一下他们背后的故事,就足以让一件恶性杀人事件反转。

2004年,马加爵在宿舍连杀4人。

没多久,有人以马加爵的口吻,编了一首《长恨歌》,杜撰了“一百块钱”的故事:

那次我母亲掉了一百块钱,她心疼地说那是烫了两百件衣服赚来的钱呀。

我看着母亲伤心的样子,就把自己做苦力赚来的一百块钱丢到地上,对母亲说:妈妈,你的一百块钱在这里!

妈妈露出了一丝苦笑,其实妈妈知道是我丢的。

这个故事被广为流传,很快,马加爵就成了大众口中的苦孩子,因为受同学欺负而奋起反抗。

他被一步步鼓吹成“大侠”和“英雄”,4个被杀的少年,则被传说成在别人床上撒尿的纨绔恶少。

而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马加爵从小生活在城郊社区,毕业于重点高中就读,有电脑、有U盘、玩网游,绝对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苦孩子。

他寒假不回家,不是为了打工,而是因为家里没什么好玩的,在宿舍可以无拘无束地玩电脑。

他还对记者承认,自己曾经嫖娼,还“去过几次”。

而被他杀害的四名“纨绔恶少”,全是一水儿的贫困学生:

杀人者被神化,受害者被妖魔化,不知道枉死的4个少年,如何才能瞑目!

据说,《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场戏——老头把饭菜里的蛆虫挑出来喂鸟。

拍摄的时候,有动物保护组织打上门来,吓得导演赶紧保证:“蛆虫很干净,我们保证不会对那只鸟的健康造成伤害!”

结果动物保护组织的人说:“我们不是来保护那只鸟的权益,我们是来保护那只蛆的权益。”

圣母心泛滥的人就是这样,他们气势汹汹声张正义,从来不为别的,只为保护一只蛆的权益。

因为自己是蛆虫,所以才会特别关心蛆虫,这是圣母心泛滥的第一个原因。

通过对砍人者的鼓吹和同情,他们堂而皇之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愤懑:

“我生活在底层,我所有不如意,都不是我的错。”

“不是我不努力,而是生活太不公平!”

如果有足够的胆量,这些人也随时可能拿起刀,成为砍人者的替补。

除此之外,圣母心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用最低的成本,抢占道德制高点。

当别人都说砍人者太坏,受害者太惨,圣母也跟着说砍人者太坏,受害者太惨,那肯定“泯然众人矣”。

于是他们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偏要昧着良心说砍人者很可怜,说砍人者比被砍的人还惨,还要为砍人者掉眼泪。

至于被砍的孩子有多无辜,多惨烈,他们才不关心。

然而,如果有更多人同情砍人者,漠视受害者,如果有更多人沉迷于各种版本“背后的故事”,如果有更多人把砍人者看做英雄和偶像……

砍人者将得到莫大的鼓励,他们拿起菜刀,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砍人者,过得真不容易!”泛滥的圣母心,究竟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