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程序的几点思考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程序于今日凌晨正式上线,令很多小伙伴兴奋与激动了一番,憋足的气终于可以松口了,日夜奋战的产品可以正式与大家见面了。我也来聊几句小程序,赶个互联网圈的时髦。

一些小程序尚不稳定,整体体验尚待提高

作为一名吃瓜群众,自己没有赶上夜场,就赶早场试用了几个小程序。第一个试用的是分答小程序,进入主页面之后,发现界面布局与功能同相应的APP要简单许多,但与分答的公众号平台相似。体验的第二小程序是吴晓波频道会员,进入主页面之后就是一直处于等待页面,等了近60秒仍无反应,果断放弃继续试用,估计这个小程序尚未完全准备好就匆忙发布上线了。


关于小程序的几点思考_第1张图片
首页一直处于等待加载页面
关于小程序的几点思考_第2张图片
消息TAB页被外星人劫持了
关于小程序的几点思考_第3张图片
我的页面信息似乎也未能加载

随后继续试用了其他几个小程序,页面布局也都十分简单,功能都是抽取对应APP的一个核心子集。中午时分看见了来自博卡的一个微信小程序首批名单大揭晓,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业务领域与方向。从名录可以看出基本主流的应用都上线了对应的小程序,例如:今日头条、腾讯视频、京东、肯德基、美团外卖、豆瓣评分、艺龙酒店,企业快速问诊及荔枝FM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最近应该会有更多的小程序上线发布。

博卡小程序名单

小程序的集体疯狂 但真实的规则与众人期望相去甚远

自从微信团队开始小程序内测邀请之日起,小程序就挣足了眼球。许多公司竞相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内测资格,认为只要早一日上线小程序就能抢占先机,分得相应的流量红利,获得巨大的商业价值。流量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搜索与竞价排名、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流量的先行者,不少都成了现今的独角兽公司,而对于后来者,想获取流量的成本要大很多,脱颖而出的机率就很小。鉴于大家对小程序的关注与重视,随后各种小程序的开发群、会议及培训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出来了,甚至盖过了其他一切开发平台与工具。与别人聊天谈技术时,如果不聊上几句小程序似乎就显得落伍了。经常听到了一句话是,“你们开始做小程序了吗?”

在2016年12月30日,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的会议中,公开全面解读了小程序。他指出,小程序没有消息推送、无法在朋友圈传播、没有所谓的小程序商店、没有直接的微信入口等设计规则,重申了小程序“用完即走”的核心设计理念。这些规则无意给疯狂中的参与者浇了一盆冷水,当初一些美好的期望也落空了不少。但不少人期许未来微信或许会放开更多的权限,早日做些铺垫也是上策。

个人对小程序的几点思考

自己对内测发布之日起就开始关注小程序,期间与不少人产品及技术人员也探讨过小程序,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但总体来说,不少人是认为小程序值得肯定的一个好东西。我个人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小程序的主要应用场景在于线下,而非线上。通过二维码的线下扫描,快速获得小程序入口,完成相应的任务。一旦任务完成,小程序即可被丢弃,无需关注后续的状态与消息通知。如果需要关注后续的状态与接收消息通知,那么这种场景就不适合用单纯的小程序来实现。主要场景在线上的产品就不太适合用小程序实现,比如分答,我实在不知道他们的公众号与小程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还有他们独立的APP已经做的不错了,不论在体验还是在功能方面。

  2. 小程序的核心在于“小”。如果希望通过小程序承载过多的功能,这就违背了小程序的设计初衷。如果确实需要承载更多与更复杂的功能,可以通过开发APP或者H5来解决,而非小程序。这里小,可以理解为功能单一与简单,比如线下场景的购票、缴费、点餐等业务就是单一的简单操作,就非常适合利用小程序来实现,但对于外卖产品就不太适合利用小程序来实现,因为点完外卖之后,你可能需要关注状态,可能需要对订单修改等操作。

  3. 小程序不关注用户粘性。我知道很多人都希望利用小程序来做流量的获取,或者说想从微信引流至自身的产品。这种思路在小程序上目前是行不通的。小程序只能增加的微信流量,而非单个小程序的流量。由于现在小程序的入口最终还是要通过微信来实现,因而所有小程序的流量都将转化为微信的流量。没有关注,没有消息推送,小程序只能统计服务的使用量,而无法实现用户粘性的培养。从这点考虑,目前小程序流量的最大赢家仍旧是微信,当然不排外将来会有些新的小程序营销手法的出现。

  4. 微信借助小程序将更趋于平台化,去工具化。当微信出来时,冯大辉认为微信最终会成为一个平台,而非一个单纯的工具类产品,甚至是一个OS,这点自己比较赞同。微信推出之际,确实是个个人通讯类的工具产品,随着公共平台的兴起,成了企业自身的宣传平台。之后随着朋友圈的广告植入,便成了一个营销广告平台。现今小程序的出现,将很快实现线下许多场景的一个宿主平台。从个人通讯、企业宣传、营销广告到如今的小程序宿主平台,微信已经彻底完成了平台化的产品形态转变,而非张小龙所设想的工具类。

  5. 小程序尚不完善,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当然腾讯也还有不少野心需要通过小程序实现。从自己试用的几款小程序来看,平台确实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发者自身小程序的不稳定性;二是微信宿主平台的不稳定性(APIs)。前者似乎与微信无关,其实不然,如果开发文档足够详尽与透明,尤其是在处理错误场景方面,开发者自身小程序的稳定性将会大大提高。

微信推出小程序是值得敬佩与肯定的一个功能,我相信不久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小程序被使用,提高解决线下问题的效率与便捷性,而不是目前一些自嗨型的小程序,有无都无所谓,只是为了挣个滑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小程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