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关弹幕吗?

你……会关弹幕吗?_第1张图片

看视频、刷网剧,遇到弹幕,你会关掉吗?

之前,我都直接关掉,因为弹幕给我留下了几个不友好的印象:

1.看不懂。“川普”和“雷电法王”杨永信这样的符号化表达,到底是个什么鬼?

2.调侃方式夸张、重口味。比如:争吵,弹幕会用“拍砖”;有趣,会用“碉堡”等。

3.语言低俗化。经常出现“XXX”等慰问亲友的内容。

4.眼花。满屏吐槽文字严重影响了观影效果。

标签贴的精、稳、准、狠,是吧?

但最近,感觉变了,突然可以把弹幕和视频分离,升华到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看视频便看视频的高级状态。

你……会关弹幕吗?_第2张图片
就是这种feel~

尤其在看过那些“宝藏级”的弹幕后,忍不住高呼过瘾。看两个网友的例子:

看林正英的鬼片,镜头给了口棺材特写,此时音乐特别诡异,更诡异的是,棺材上还贴着一张福字,简直诡异至极。

下面一条弹幕:XXX,我扫出了敬业福!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个才女给皇上出了个对联:烟锁池塘柳。这五个字的偏旁是金木水火土,让皇上对下联。

然后,机智的弹幕:深圳铁板烧。

笑得膀胱疼,有没有?有了“引爆点”,我开始尝试参与到弹幕大军中来。

你……会关弹幕吗?_第3张图片
我要选李白

最早使用“弹幕”的是日本的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而国内的弹幕起源于AcFun,火爆于bilibili,也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B站。

你……会关弹幕吗?_第4张图片
有才~

据调查,大约一半的年轻用户看综艺节目时会开弹幕。在19-25岁的年轻用户中,大约一半的人表示看综艺节目时会开弹幕。而当用户年龄超过30岁时,大约有七成用户表示不会开弹幕,互动社区是他们获取和表达意见的阵地。(哎,老阿姨缓慢的进化速度……捉急~)

人民网舆情室曾出炉《弹幕与网络语言》报告,报告指出使用弹幕的男性用户占总数的六成,用户大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整体上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

你……会关弹幕吗?_第5张图片
靠打拼~

凤凰科技曾推文分析了弹幕火爆的原因。总结一下共三点。

1.弹幕成为视频内容的一部分。

小时候看电视,我们跟父母唠叨;求学后看电影,我们跟同学吐槽;手机、IPAD把观影变成了一件个性化、制定化的事情,可我们想叨叨的心情不变,弹幕的出现会让大家突然发现:“呀,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看同一视频的时候有同样的想法。”这种墙裂的归属感,也融入了视频,成了内容,供所有人品读、思考、点评、再参与。

你……会关弹幕吗?_第6张图片
多读几遍

2.弹幕构成了新社群。

如果认同百度贴吧是个社区,那么弹幕社群也无可厚非。弹幕中有“神吐槽”、“高能”、“科普”、“补充字幕”等质量较高的“精品贴”;有“空降成功”、“75s广告丧心病狂”“不信抬头看,苍天绕过谁”、“莓关系,莓良心”这类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灌水帖”;也有对弹幕观点或赞同或否定的“贴”演化而成的弹幕斗(si)殴(bi);更有戳到观众笑点时的”表情贴“,那满屏的“233333333正是二次元朋友们的狂欢。

你……会关弹幕吗?_第7张图片
狂欢开始~

3.弹幕搭建了新的语言网络

弹幕作为一个语言网络,并不仅仅是依附于其附着的内容,更重要的作用是将所有用户的脑洞连接起来,创造出了一个繁荣的二次元帝国。二次元呢,就可以简单理解成动漫世界,而且弹幕最早就是出现在动漫视频里,也就是说,弹幕最早是二次元世界的产物。随着弹幕的流行,像“厉害了,我的哥”、“前方高能预警”等,逐渐从“二次元”世界流行到大众生活里来。

你……会关弹幕吗?_第8张图片
笑哭~

现在,每当我用“前方高能”、“神曲”、“毁三观”、“下限”等弹幕来完美诠释心情时,都一点一点的积累对弹幕的好感。虽然还不能轻易的摘掉最初给弹幕贴的标签,但是我已经从行动上改变了对弹幕的态度。

我们常常这样,越无知时,越容易得出简单清晰的结论,好像答案都是明摆的。但越是了解了内容,越是知道了细节,对事物的复杂性就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就越是只有感慨赞叹的份儿,就越不敢贴标签,越不敢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对陌生事物的了解算作学习,那么罗胖说的特别对,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对世界进行抽象,而是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还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关弹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