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扎扎

冈仁波齐扎扎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为了完成独自观影66场的宏图大业,自己去看了冈仁波齐。

这部影片主体是讲一群人磕头去拉萨朝圣的故事,历经一年跟踪拍摄,开头淡淡的,结尾淡淡的,在路上有孩子出生,也有老人的逝去,没有大笑也没有大哭。看完之后觉得其他影片都是浮夸,什么都不用说,我已经知道你的意思了,这种感觉还蛮舒服的。

朋友聪聪最近在西藏,她的朋友圈两句话,我觉得足以说这部电影了。


冈仁波齐扎扎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聪聪朋友圈


冈仁波齐扎扎_第3张图片
来自聪聪朋友圈

淡淡的,不必急。

影片里有一个一起去朝圣的小女孩,扎扎。在她头疼的时候,大人都说先不要磕头了,妈妈说:“扎扎,磕头长智慧呀。”扎扎点了点头,和大人们一样,一步不落,磕头到了拉萨。在快到拉萨的路上,大人们都说,想家了,但想念家人的她马上给家里打了电话。问候了奶奶,姐姐,和哥哥。问候中语言很匮乏,反反复复几个词,但这几帧画面,却成了最触动我的部分。

“奶奶,你在干什么?我在休息,不要哭了,我很想你,你想我了吗?”


冈仁波齐扎扎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笔者

“姐姐,你在干什么,是的我想你,你想我了吗?哥哥呢?你们都想我了吗?我想你们每一个。”


冈仁波齐扎扎_第5张图片
图片来自笔者

“哥哥,你在干什么,我在休息,我想你你想我了吗?好。”


冈仁波齐扎扎_第6张图片
图片来自笔者

对于三个人的问候,扎扎总是先问在做什么,你有没有想我?我想你了。简简单单的,直直白白的,自然的问候。大人的表现和扎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人们有一个说想家了,其他男人都应和说“是呀”,只有两个女人打了电话,但只是简单的传达了到达地点,在这些模糊不清的问候与思念中,扎扎几句反复充满“想你”、“你想我吗”直白的问候和期待的话语,显得那么有力量,她的感情那样清晰的到达另一方,没有隔膜,那一刻我在想,多久没有这样清晰的表达过自己的情感。

“还可以”、“明天回家”、“都可以”、“有点烦”、“没事儿”、“晚安”……这些平时的日常用语,到底在表达些什么,如果给他们归类,我会归为“模糊类用词”。如果只看单个的词语,我并不能Get到你的点,也并不知道你到底在表达些什么,是喜欢,是爱,是恨,还是讨厌。

我们已经太习惯于这样模糊的词语,他们也为我们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以致于当看到这个小女孩直白的将“想你”说出口,我有一瞬间的小震撼。

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有直白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但事实是自我保护机制也常常会启动,告诉你自己,不要急,不要说,就这样。有时为了避免伤害和麻烦,模糊性词语的使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太习惯,遗憾也会太多,一句再也没有机会说出的想你,还是一句再也没有机会听到的想你才叫遗憾?给你想念的人打个电话吧,“你在做什么,我想你。”

我是一个感情浓烈的人,但这个感情浓烈的人也希望自己的一切不必太模糊,尽量偏向明确和自然。

有的事可以不必说,但要有明确的感受,有些电影适合自己一个人看,有自己,已经很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冈仁波齐扎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