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欢的样子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次佳时机是现在,生活亦然。”
最近开始对日本的生活方式感兴趣,可能是由于去日本进行了实地体验的原因,总之回来后尽量收集阅读关于人本的书籍,比如这本《筑巢记》,第一眼看上去是说怎么样装修自己的家,但作者岩崎朋子其实是借着装修屋子讲了她自己的人生哲学——万物各得其所,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欢的样子。

本书主要从怎样筑巢,也就是装修,怎样过有品位的生活,怎样经营生活把爱好变成工作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首先,第一部分点题《筑巢记》,如何买到自己如意的房子,把房子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用我们传统的观念来说应该是选个位置朝向好的房子,最好年代不要太久的房子,然后请个装修公司设计效果图,开始全包或半包去装修。作者也是经历了租房阶段,然后等具备了条件就想要买一个“古旧而有韵味的公寓”,然后自己做图纸来精心设计装饰自己“心仪”的房子。我觉得,作者与我们一般购房置业人的最大差异是,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装修,什么样的家具布置等,而不同于我们被动地去选择装修公司给出的方案。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在房子的细节设计上,岩崎朋子亲自做图,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追随自己内心的感觉,不是说我要装修了就全部换成新的装修和家具,而是保留那些本来适合于这所房子韵味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日本人从小被教育的观念万物各得其所,是由他们的阶层制文化决定的。

作者在第二部分生活手记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词是收纳,字面意思是收拾布置。但恰恰是一个词的不同,反映在我们国人的行为上就缺少了布置的动作,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思考,有可能是懒的去思考,也可能是我们从小被教育成接受其应该有的样子,缺乏追问为什么。收纳,断舍离日本人确实做得很好,譬如山下英子、近藤麻理惠、平泽恭子。她们通过断舍离的行为使自己的心智得到了磨炼,比别人更快的成长了。断舍离和收纳的行动值得我们学习。我自己觉得我们国人断舍离方面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各种讲座,辅导班等也在陆续地开展。意识和行动两方面都要去努力,日本人擅长断舍离,主要是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国民意识到领土的狭小,任何物品够用就好,没有必要追求高大全,但对品质的要求不低,他们追求的是精品;二是政策导向,用税收杠杆来导向国民使用小型车,居住房子而不去炒房子等。比如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小型家用汽车排量600cc,车长3米,车宽1.3米;再如在房产泡沫破灭后,日本开始征收房产税,让房子恢复其主要的功能价值居住。

《筑巢记》第三部分讲了如何把爱好变成自己的工作,其实也是在讲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首先要自律,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为了开物品杂货店寻找货源,作者自己去异国(拉脱维亚,中国)去淘货,为了解决语言问题她甘愿付出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外语,这么多付出就是为了开办一家自己喜欢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杂货店,这就又一次验证我们古老的谚语——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至少都有爱好,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在不断地注视这自己梦想的进度条,量化自己的梦想直至其实现。有的人没有把梦想放在心上,只是空想了目标实现的虚构场景把自己植入发现自己不适合那样的场景,也可以说是以自己原有的观念去度量梦想实现的现实束缚了自己活着是在困难面前退却了,殊不知想要成碟,必须经过破茧的蜕变,而破茧的意义并不在于飞翔的自由,而是在于突破束缚,前往更广阔的视角去探索。不行动就不可能体会到破解成碟的喜悦,不行动就不会把爱好变成工作。爱好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经营,加大时间的杠杆去培养它,享受这个把爱好变成或融入工作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你的生活,这就是生活的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