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了,没有看过书,也没认真思考生活中的琐事,我把书丢在了一旁,把笔落在了桌上,看着桌上不经蹂躏而变得苍白的书籍,心里立即被电的外焦里嫩,长做躺椅,极目望墙,看不清那一抹白色或黑色,是否点缀着前方的去路,可,路在何方了?
生活一刀一刀的削掉了我茁壮成长的嫩芽,我还可在书中寻找养分,阳光。
蜜蜂已经闻不到花香,迷恋蜂房,一响贪欢,拥抱不了小孔外的阳光与风儿,更失去飞翔的翅膀,满眼的渴望中装着自己庞大沉重的躯体,不禁摇头,又用力奋起,泪水化作一丝丝细线缠绕延伸到了房外的阳光,化作蜜蜂在寻觅着、飞舞着、嘲笑着、感叹着。
我想,不是所有的蜜蜂都那样勤劳,我是哪只偶尔迷了路,偷会儿懒的蜜蜂,少吃一些“蜂蜜”,多一些“劳作”,我终会飞起来的,因为我是“蜜蜂”,并且会飞,天空才是我的战场。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中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的自立性,自律性,“教师”,“教材”,“学生同伴”学习环境。
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
尊重这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能够建立起教室对个性多样性的意况。
学生在认识个表现事物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构建和他人的联系。
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
主体假象,“闹哄哄”,“静悄悄”,制度性约束而派生出来的问题。
教师意识深处:想轻松方便的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
润泽教室: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
倾听比发言更重要
教室多数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去准备“接住”学生的发言,没有和学生产生共振。
听的不是发言的内容,而是学生的心情,想法,达到心心相印。
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想法,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
教师错误的认为学习是个人主义性质的活动
探究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作为一个课题的话,教室就能有声有色的展开。
蒲公英:师生交流互动的结晶,学生和老师一起相互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