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方法论小议
1
约翰福音第二章很短,但是很清晰,讲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中能看见什么,预表或隐喻了什么,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是否能联系到更大的主题(这也是预表的一部分)?每个方面展开讲,都会有很多内容。正因为如此,我参考了《新译本研读本》,不得不说,专业的研经,是一句话一句话的研读,最后再回归的整体,再呼应其他章节,阐明更深的道理。想要研读的这种程度,非常之难,除了要花大量的时间,还要熟悉圣经其他章节,熟悉神学理论。昨天我并不觉得解经有什么难——随便说说想法就好了。今天马上体会到了解经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怪不得加尔文都没有完成解经。
看了研读本,我发现我的思路已经被带着走了。并不奇怪,专业的解经更细致更深刻,你没想到的专家都想到了,你想到的专家想得更好更深。这就是知识少思维浅的人,会被知识多思维深的人带着走的原因。就像下棋一样,你能走的别人都有预料,你怎么走都是输。
先看研读本会影响创造性,如果内容没有原创性,只是复述别人的观点,那么意义何在呢?我想,还是有意义的:复述也是好的,能把枯燥的东西生动的写出来,前后逻辑联系起来,当然比单纯的注释好,同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他们的看见之上,增加新的看见,让解释更加丰满,更有高度。
能不能让这本解经的文集,通俗到让不信的人也能看懂,又能够深入,让信的人也有新的得着?或许不能两边都讨好——太通俗,信徒会觉得啰嗦;太深刻,直接引用经文,不信的人会莫名其妙。不过我觉得这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2
昨天只写了在迦拿的婚宴,2500字已经很累了。今天想继续写洁净圣殿,但却找不到感觉,没有宗教感, 就写不出宗教的文字。或许是昨天写的太好,今天反而产生了负担。写作是一件随性的事情,灵感来时文思泉涌,灵感不在内心浮躁时,连写的欲望都没有。所以开始要写一些感想,来预备自己的内心。当然更好的方式是祷告,祈求圣灵给我一种虔诚谦卑充满感动的状态。现在我相信,从事宗教工作,无论是讲道还是写作,都要真心求主开我们的口,让我们成为器皿,我们说出写出的一切话,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圣灵借我们的口讲述的。阿们!
但是我又想到,如果我们的一言一行必须要有圣灵的感动才能做出,那岂不是为自己增加了绊脚石?没有感动就不做,状态好就不做,自觉不洁净就不读圣经,最近冒犯神了就不去教堂。这是多么有害啊?我见过很多人以自己生活够虔诚给自己找借口,不但不去亲近神,反而自觉羞愧躲避他的面,于是越觉得不配,越不过属灵生活,越不过属灵生活,越觉得不配。几个月下来,就再也不去教堂了。这是很多人的问题,我们如何规避这种问题?我想,不敬虔是不对,但是因为不敬虔还不敢亲近神则更加不对,甚至说不敬虔的最大危害并不是它本身,而是撒旦借此来软弱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不配见神。所以当我们犯错之后,首先要悔改,但是不要忧愁太过,甚至沉沦(哥后2)。回到我们的日常心态上来,也不要觉得自己不配,主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亲近,就能亲近他,愿意为主侍奉,马上就能侍奉。弟兄都能原谅我们七十个七次,何况我们的主呢?我们每日都像走在水面上的彼得,如果信心软弱,就沉入水中,但任何时刻只要想起“只要信,不要怕”,耶稣会立刻把我们从水里拉起来。
在迦拿的婚宴——救赎的好酒留在最后
耶稣把水变酒的故事,是福音书中非常著名的故事之一,并且成了教会中的惯用语,也在无数赞美诗中传唱。耶稣参加婚宴,玛利亚告诉耶稣酒喝完了,耶稣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关系,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但耶稣还是答应了,他把犹太人用于洁净仪式的石缸中的水变成酒。管婚宴的人向新郎抱怨说:别人都是先上好酒,你却把好酒留到最后!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却能深挖出很多东西。
第一,玛利亚看到别人遇到问题,去找耶稣,耶稣并不情愿,但还是显示了神迹。这被天主教视为玛利亚代求的隐喻。我们不是天主教,不向玛利亚代求,但是这里却清晰的显示出来代求是有果效的。当然,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去看,耶稣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关系”,耶稣淡化他在这个场景下和玛利亚的母子关系,而凸显出一个受祝福的圣洁的凡人和耶稣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凡人,在今天就是虔诚的信徒,义人的祈祷大有功效。我们要勇于为别人代求,乐意为别人代求,并且努力成圣,让自己的代求大有功效,为身边的人带去希望,成为他人的祝福,就像玛利亚在此时为婚宴所做的,是我们的榜样。
第二,耶稣对玛利亚说,我的时候还未到。这个时候指什么?这仅仅表示耶稣不愿过早显示神迹吗?并不是,因为他在后面也显示了诸多神迹。耶稣说时候未到,是指预备美酒的筵席时候未到。可以参考以赛亚书25章的预言,神要为万民预备筵席——在这山上,耶和华要用肥甘和陈酒为万民设筵,擦去各人的眼泪,除掉百姓的羞辱。这就是耶稣说的时候,这时候可能是指他被钉十字架“成了”之日,也可能指同在天国乐园,或者是他整体的救赎工作。耶稣借玛利亚要酒,暗示了他是为万民设宴的那个,或许他本身就是筵席。
第三,耶稣如何变酒呢?他是把犹太教用于洁净仪式用的石缸的水变成酒。犹太教是服从旧约的,服从摩西律法的。葡萄酒,又是新约中常用的标记,代表了耶稣的血,代表了神国中永恒的生命,是救恩的酒。把旧约中用来洁净的水,变成新约中的生命。变酒的过程,预示着一个转换,即透过耶稣,从旧秩序进入到新秩序——若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第四,好酒留到最后。教会里劝勉人忍耐和等待时,会说“好酒在后头”。忍耐和等待神的旨意成就,是贯穿圣经始终的重要思想,从亚伯拉罕老年方才得子,到约伯通过喜乐的忍耐熬过撒旦的攻击,到犹太人等待千年才迎来弥赛亚,到新约书信中的”不要为自己伸冤,听凭主怒“。圣经可以说无一处不在强调忍耐和等待,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好酒留在最后”的结局。
忍耐作为美德,是基督教强调人顺服神的结果,人顺服神,所以要忍耐和等待。又是基督教中的上帝慈爱的结果,只有等待一位慈爱的神,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是喜怒无常的神凶恶的神,等待结果可能是死亡。如果人的生命是由撒旦掌权,陷在罪中,那么越等待越忍耐,光景越悲惨。
以上又反过来说明,基督徒的等待和忍耐并不是白白的浪费时间,而是一种信心的表现,破碎自己的意志,把自己交托给神。你自己哪怕有一点不破碎,不明白,不彻底,都不算交托给神,如果你不让神来掌权你的生命,他就不会成就他的意志在你身上。为什么?因为不完全交托,意味着不信,你不信神的计划,神如何施展他的慈爱?亚伯拉罕和撒拉没有等待,所以生出了叛逆的以实玛利。亚伯拉罕在献祭以撒时痛苦吗?作为一个老年得子父亲,他应该是痛苦的,但是他又是乐意的,因为他完全交托,又相信神自有他的计划,所以他忍耐,结果神并不是要他真的献祭,反而给他预备了用来替代的羔羊。亚伯拉罕是如何能够忍耐的,一个原因是,他等待生子等待了几乎一辈子,在这一辈子的煎熬中,他操练了忍耐,最后即使松懈了一点点,但他的信心已经经过几十年的试炼,比金子还珍贵。这就是忍耐的果效。
基督徒,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好酒在后头,相信神的旨意是美好的,不单单是天上的美好,甚至也有地上的美好——水变酒不就是地上的美好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任何境况中心怀希望。还要提醒自己,等待的前提一定是顺服神的意志,把自己的命运交托在他的手上,接受任何结果,甚至是灾难,是死亡,因为我们最大的财宝在天上。
婚宴并没有出现骚乱,因为耶稣在人们发觉以前,就已经把水变成酒。回顾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一帆风顺,丝毫感觉不到保护的存在,其实这才是最大的保护。耶稣是慈爱的,他会悄悄挪去我们生活中的试探,为什么不凡事谢恩呢?
每当我们梦回迦拿的婚宴,看到在一个祥和的以色列村落,平凡又可爱的人们在婚宴上载歌载舞开怀畅饮,耶稣、玛利亚、门徒与众人同在。不幸的是,酒却喝光了,但是不要紧,玛利亚代求,耶稣施展神迹把水变酒,宾客们反而惊叹新酒的甘甜!他的慈爱何其广大,救赎的美酒留在最后,小小的一个故事,成为我们生命中莫大的安慰。
洁净圣殿
洁净圣殿,在约翰福音中是承接迦拿婚宴的,但是似乎在时间上并不连贯。因为马太、马可、路加三部福音中,洁净圣殿是在耶稣生平最后一周发生的,而在约翰福音中,是紧随第三天发生的。这两处的洁净圣殿是同一次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放在一起,是为了显明耶稣将要带来新秩序。这是约翰的伏笔。
洁净圣殿的故事:耶稣为了过逾越节,去到耶路撒冷,在圣殿外院看到有卖牛羊鸽子、换银钱的,于是他用鞭子把这些人从圣殿外院中赶出去,推翻他们的摊位,并说:“把这些东西搬出去,不要把我父的殿当市场。”犹太人问他:“你有何神迹证明你有权洁净圣殿?”耶稣回答:“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建起来。”耶稣说的殿,是指他的身体,三日内建起来,是指三日后从死里复活。
圣殿在圣经里有四个意思:一是行旧约律法、献祭赎罪、保存约柜的场所,乃是律法的象征;二是指耶稣的身体,正如耶稣在此处说的,毁掉之后三天重建;三是指教会,在新约时代没有圣殿,但是看不见的普世教会,所有基督徒的联结,就是新的圣殿;四是在灵修中,每个基督徒的身体,都是居住圣灵的圣殿。
因此耶稣洁净圣殿,就有了四重含义。在约翰福音的此处,应该取第一种,因为它呼应了上一段迦拿的婚宴中水变酒,把旧秩序变为新秩序。“你们拆毁这殿”,是用希律建造的圣殿、旧约的圣殿、律法的圣殿,来代表耶稣的身体。神的计划就是借着悖逆的犹太人之手将它拆毁——钉死耶稣在十字架上。三天后从死里复活,完成新约,律法的旧秩序被取缔,恩典的新秩序来临。
洁净圣殿,不要把圣殿当市场。也标志着在旧约时代,因为律法
耶稣洞察人心
(待续)
总结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