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给孩子》P44-78读后感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P44- 78  王芳著

图片发自App



1.孩子的成长只有一班车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了孩子的父母却没有带孩子长大,这叫渎职。王芳也非常认同这种观点,所以她即使很忙,也会尽量陪孩子成长。自从有了孩子就没有去逛过街,没去唱过卡拉ok,只要有点时间就是陪孩子。她觉得做教育比当主持人过瘾,所以她创办了冬令营和夏令营,而且很受家长们的欢迎。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陪伴孩子的成长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当班主任期间见到了很多问题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这让我对孩子的教育又有了深刻的体会。我记得有一个学生是有轻度抑郁症的,从小他父母就在忙着挣钱,在那个学生记忆中,从小到大没有一家人吃过一顿饭。由于从小他父母没有管教他,要什么给他买什么,他每天都是玩手机玩电脑游戏长大的,所以他不懂的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挣钱。每天回到家之后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不跟父母交流。发展到最后的时候,他竟然跟他妈妈说,他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了。"最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他连"报销"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后来我每天都会找他聊天,把他的心结打开。慢慢的,他逐渐有了好转,愿意去接纳父母。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宁愿每天和父母一起吃饭,就算是只有咸菜我也愿意。我只希望父母把我带身边!"

轻度抑郁症学生的处理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班车,错过了就没有了。而你带的学生一届又一届,非常多,你只是他们人生中的过客而已。学生会有很多个老师,孩子只有一个妈妈,所以我要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

2.聪明妈妈慢半拍

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是完美的,或者说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再加上现在的爸爸妈妈正好赶上独生子女这一代人,自己有很多梦想都没有实现,生的孩子又基本是独生子女,所以没有机会失败必须成功,而成功的标志就是孩子优秀。于是一堆堆着急的妈妈诞生了。出生的时候比体重,一岁的时候比说话,两岁的时候比背诗,三岁的时候开始比认字,四岁全民学钢琴,五岁比英语,六岁比数学……

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一直在带着孩子跑,一路的风景,谁也不记得,只记得枯燥的上课、加课、补习。

我觉得啊,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太过于功利就不行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她的兴趣,以后她想要学什么我会尽量尊重她的选择,不去干预。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多点耐心,用慢半拍的节奏培养孩子,孩子一定会比你想象中还要优秀。

比如,孩子一岁时候要吃酸奶,就会指一下,妈妈应该蹲下来要求孩子说出来,你想吃什么,孩子肯定不会说,妈妈就得问:"是酸奶吗?"妈妈要求孩子再说一遍,妈妈绝对不可以替孩子完成任务。坚持一年下来,孩子的语言学习一定会突飞猛进。

3.一年养习惯,十年改习惯

其实所谓优秀的人,就是指这个人有很多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让自己变成人生的赢家。

大部分人的行为缺点,常常是因为最初的习惯没有养好,以后就一直在改习惯,却一直改不过来。

比如整洁的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都在代劳,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的生活,结果长大了,甚至独立了,自己却很难做到保持卫生。

再比如写作业磨蹭的习惯,一定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得要求孩子有时间概念,做什么就认真做,做完再干别的,小的时候坚持一年,这习惯就培养出来了。

……

教育应该是越来越轻松的过程,3岁之前用百分之百的正确的力,6岁就用百分之六十,6-9岁用百分之三十,9岁以后百分之十就足够了。这样孩子在早期养成了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后面就很简单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方法给孩子》P44-78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