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们的孩子一开口就输

       

别让我们的孩子一开口就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校园青春文学中,  我经常看到此类文章:

        进入大学之后,蹩脚的普通话一出口便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令我自惭形秽,二十多年来因为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而形成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我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人生。
        明天又要面试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所心仪的用人单位都把“普通话标准”作为考核应试者综合素质的一个基本条件,教育部门、服务行业、很多企事业单位对普通话的要求则更高,问苍茫大地,有哪位伯乐能够忽略我语言的缺陷而发现我优秀的内在?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我要说普通话让一个人与爱情失之交臂,大家也许觉得匪夷所思,但确有此事,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前几天在省城我见到了师弟,时隔七年,在觥筹交错中我依然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他的落寞和挫败感,曾经沧海难为水,光鲜的衣着和成功的事业也无法弥补他心灵的创伤。不知道还需要经过多少年,他才能够重拾快乐。

        明明可以靠容貌吃饭的,偏偏却要以才华立足,这样的女孩更令人爱慕,师妹就是这样的一个风姿绰约、冰雪剔透的女孩,那年元旦晚会,她衣裾飘飘、缓歌缦舞,恍若仙子,令人过目不忘。她还是校学生会的风云人物,不管有多少灼热目光的直视,她一开口三言两语就能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她的声音如鸟鸣般清脆悠扬,诗文、俗语随口拈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即便是学识渊博的教授,她也能与之深入地交流。大部分时间她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擅长丹青的师弟曾经偷画了一幅她如痴如醉地读书的画像,恬静温婉,知性迷人。

        这样内外兼修的女子让很多男生神魂颠倒,夜不能寐,师弟便是其中的一位。师弟是女孩心目中的男神,阳光帅气,多才多艺,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普通话夹杂着浓重的乡音,听他说话,只能听出三分,七分靠猜。师弟来自一个中等城市,虽然他的父母都有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也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但是在众人都说方言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更不会预料到他们的心肝宝贝会因此而大跌跟头。

        这对金童玉女相爱很长一段时间后,经不住师弟的软缠硬磨,师妹终于答应带他见父母,父母一盆冷水泼来“我们绝不容许这个小蛮子进入家门,都不知道他叽里呱啦哇哇的是什么······”师妹一直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随后,师妹动员闺蜜、姑姑、舅舅做说客想说服父母,也许是因为他们也听不懂师弟说的话感觉交流受限,从心里亲近不起来,结果适得其反,这些说客们反而劝说师妹另寻佳偶。这对热恋中的人儿自然不愿意轻易分手,他们又相处了一段时间,但这份不被祝福的爱情在琐碎的生活中逐渐偏离了它原来的方向,在跌跌撞撞中沦陷了。

        生活、工作、爱情中遭遇如此尴尬的人不在少数。众所周知,普通话是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学生在考前通过突击也能达到理想的分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真正提高,如果不坚持继续练习,还会回到原点。而这种通过后期努力而获得的能力在一些关键时刻会突然消失,比如遇到面试官突然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时候由于紧张脱口而出的往往还是那深入骨髓的家乡话。

        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侃侃而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如果抓住了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时代开始学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姐家的女儿,幼儿园、小学1---5年级都是在北京就读,六年级回到泌阳的一所县直小学,而今在县里的一所中学读八年级,大家都知道县城学校只有老师在课堂上运用普通话,师生、生生之间的日常交往用的都是方言。虽然失去了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外甥女的发音依然纯正,因为早年的学习和运用已经使普通话内化于思维,从而不受外界的干扰。

        听说外甥女上的不过是北京城乡结合部普普通通的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人家就那么重视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而在中等城市、小城市,更不要说农村了,那些在当地首屈一指的幼儿园、小学也没有形成让学生说普通话的氛围。

        普通话是让我们的孩子走向远方的通行证,让普通话成为校园的语言,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一张名片。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家长,我强烈地呼吁:从幼儿园开始让我们的孩子置身于普通话之中,自觉地说普通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我们的孩子一开口就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