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不见的体重和东西

其实每天到了这个时候都会犯愁,想着写点什么好呢。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打从小学写作文开始就有了。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作文,叫看图说话。

刚在B站上看到一个纪录片(喂为什么每天都是刚看完什么东西啊!)讲的是五个中国教师去英国教书的故事。其实故事的过程和结局大家都已经能够猜得八九不离十:老师太狠,学生太懒,两种文化根本不能兼容。

更有趣的是中国老师还把广播体操、操场晨跑、眼保健操都带去了英国。是的没错就是这么了我们这么多年的三!大!狂!魔!看着一个个从发型到化妆再到着装都狂放不羁的歪果仁做眼保健操简直莫名喜感。

之前有新闻报道说,英国首相卡梅伦被记者问到九九乘法表却避而不答,新闻标题是“九九乘法表 一道难倒英国首相的数学题”。要说首相背不出乘法口诀表,那一定不可能。这一点在知乎上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不过相对而言,英国的基础教育差倒是被人诟病已久了。

真是个神奇的国度,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有过同性恋经历,被人黑成“腐国”;英国料理在调查中被世界人民认为是全球最难吃的料理;嗯,还有英国的基础教育。

我一直觉得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两者都是广为诟病的教育模式:中国的应试教育总是被批评课业太重、非人性化;而英国的教育总是被批评培养了太多懒汉。纪录片的主持者是BBC,用意显然是想讽刺本国的教育体制过于松散,然而,两者都好不到哪里去。

今天在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应试教育是穷人的最后一条路”。我不否认这个说法,因为我身边就有许多例子。处于社会高层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平台,而底层的家庭什么都没有。在分数决定一切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时期,两者成绩可能持平,看不出什么不一样,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两者的巨大差异过不了多久就会显现出来。

这使我想到高中时候看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寒门再难出贵子》,很多说的都是大实话。从前的时候,人们说起富二代的印象都是吃喝嫖赌、不学无术,最近倒是好了很多。你奋斗了很久很久才得到的东西,可能人家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既然如此,靠什么去翻盘呢?努力,或者机遇。

可你凭什么说人家不努力呢?说不定比你更努力。至于机遇,人家一定比你更多一些。

曾经在知乎看到过有人写下自己的经历。同样是二十万的资金,有人会拿去创业,一路坎坷终成正果,赚到了几十个二十万;也有人会把大部分存起来,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别人就看不下去,你这二十万要是拿去创业,现在不也发了么?可你要知道,前者有着富裕的家境,二十万没了,还可以从头再来;后者是农村出身,二十万是一笔巨款。两者的风险不一样,自然不可能同样操作。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就是这样慢慢扩大的。

到底是怎样呢?谁也说不清楚。这个世界纷纷扰扰太乱了,我还是喜欢一个人清净。

很多时候都想避世而行,就这样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可是又被现实强行拉回来去面对那么多我不愿意去面对的事情。想着,好好休息,等这段时间把精神养好了就振作起来,可是不管多久都振作不起来。

早上看见一条新闻说,有对夫妻隐居大山十八年,我真羡慕。

就写到这里,标题是本来想写的东西,现在懒得改了,也想不好合适的题目。

晚安,我是独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失不见的体重和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