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ofo 中国互联网泡沫出清的又一写照

  毕舸(财经评论人)

  曾经风光无限的 ofo 如今玩起了失踪,法院都找不到,20 亿欠款追债无门,用户退押金恐怕要等 500 年,就如同那被废弃的单车,成为太多人心中的黑洞。在企查查搜索可见,截至 7 月 25 日,ofo 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0 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47 次被下发限制高消费令,终本案件 227 起。

“消失”的ofo 中国互联网泡沫出清的又一写照_第1张图片

  这一幕似曾相识,乐视网最终退市,也让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如果再看前两年 P2P 爆雷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可以说,“消失”的 ofo 是中国互联网泡沫出清的又一写照。

  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一方面确实让经济生活有了很多变化,从网购、共享经济、直播、短视频、互联网金融等,都在改变相关行业形态,也为用户带来了创新红利。但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由于前几年市场资金相对过剩,以及对于“互联网+”概念的迷信,造成了从业者、投资者普遍性过于乐观,尤其是以烧钱换速度、拉新用户的不二法门,更让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众多新领域快速崛起,又迅速陷入危机。

  ofo 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由于复制了网约车大战的所谓成功经验,在多轮巨额风投加持下,ofo 与摩拜比拼的不是车辆质量、服务能力,而是高密度的数量投放以及近乎于免费的使用标准,并且为了追求市场覆盖率,放任部分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给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带来严重问题。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ofo 和摩拜烧光了数十亿融资,而由于缺乏精细化管理,车辆质量不佳、资源分配和调度缺乏科学性等软肋充分暴露,因此其车辆资产的损耗率极高,也就无法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融资。而当摩拜迅速卖身给美团,ofo 创始人仍坚持独立发展,直至资金链的全面崩盘,直至如今的消失无影。

  这就是给互联网经济从业者和投资者的深刻一课。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从线上转向线下、实体经济本身的复杂性和长周期性,试图以补贴、价格战和粗放投放来完成对行业的快速“颠覆”,其结果就是丧失了互联网经济本应具备的科技创新属性,沦为资本工具,并因为市场规律的反噬而无法继续。

  尤其是前几年投资人推崇年轻创业者,ofo 和摩拜都是一帮年轻人创业,其对于市场的认知、企业快速做大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严重缺位,但投资人被其勾勒的蓝图所吸引,用快速砸钱来试图再造一个“滴滴”。

  对于用户而言,面对前几年的网络经济价格战,不少人抱有“薅羊毛”的心态,为了贪图便宜办理月卡、年卡等,结果一旦 ofo 等出现资金问题,其押金、预付等费用就很难拿回。

  而从“消失”的 ofo 到如今长租公寓频频出现的倒闭潮来看,由于这些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基本都沿袭了快速覆盖、大量砸钱及以预付为主的用户资金吸纳等路径,一旦出现运营不善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用户蒙受损失。也因此,加强对于用户资金、供应商货款流向和使用环节的过程监管,比如资金账户可借鉴银行共管模式,强化第三方监管,以及对涉嫌占用用户资金严加禁止,从而确保产业上中下游各方的资金安全,也就成为未来面对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新监管模式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失”的ofo 中国互联网泡沫出清的又一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