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几个荧幕明星都开始出书了,今天就想做一期跟电影相关的书。
郭德纲《郭论》、黄渤的电影同名书《一出好戏》,电影出书的还有一个导演叫做贾樟柯《贾想》。
贾导演的两本已经看过一遍,准备二刷,电影实在有点无聊,而书里有很多幕后故事,这个不是今天重点,下次再介绍给你们。
1
很多电影、美剧都是从书改编来的,超帅的《汉尼拔》、听说还没开拍的卷福《神探夏洛克》、还有明年剧终的《权利的游戏》。
比如大长腿英国帅哥抖森的这部戏《夜班经理》,不知道你们看过没?
2016年的剧了,毕竟也只拍了一季,就是奔着抖森去的。豆瓣上也差评居多。
夜班经理,总有些只会在夜里发生的事情。然后,同名书最近也看到了,不知道会不会有小黄文可以看?
封面抄了一半电视剧,效果也打折。
敌人不在那里,敌人在我们中间。印象中是剧中的台词,只是放在这里显得有点单薄。腰封不应该写上抖森的头衔吗?
抖森,英国演员,霉霉前男友,擅长跳舞,著有《江南皮革厂倒闭舞》。
2
重头戏来了,这是我这几天看到最帅的设计,看这个封面!
图片还可以看到,英国国旗的米字做了烫印,设计师的小心思。
这本书是在单向街看到的,第一眼没觉得怎样因为是黑底,有压箱底的感觉。在第二眼就沉溺,无法自拔了。
想很良久,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啊,总有记忆在哪里见过?
《至暗时刻》!这次是真的大胖子了!
英国演员加里·奥德曼在电影《至暗时刻》中饰演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他也因此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拍摄《至暗时刻》时,奥德曼花了大量时间听丘吉尔的录音来找准节奏,也看了很多新闻录像,模仿他的举止,甚至尼古丁中毒了,因为拍摄时抽了400支丘吉尔最爱的雪茄。
《伦敦博弈:改变“二战”进程的五个日夜》,精装,定价才46块。
为了看这本书,我踩了两次单车去书店偷拍,不然前几天的步数怎么那么多呢?
1.颜值即正义!看设计
黑色是超帅的颜色。为什么很少见到黑色封面的书呢?
因为不显眼啊,现在书也是要抢占注意力,随处可见的是,五彩缤纷加上各种工艺。
有设计师说,编辑会要求书在书架上要突出,典型的看看读客大红大紫的封面吧,不敢放图怕被打。
回到这个封面,绅士风格肃然起敬。搭配哑光纸,不抢眼而抢眼,让我开心了又开。
打开封面,勒口文字用了金黄色,黑金搭配还能再帅一点吗???
能!
蝴蝶页的设计是用了当时报纸,复古设计深得我心。就是这个头有点大,如果换成别的会不会没那么吓人?
再看看,摘了护封的样子,也是让人陶醉啊。简洁,性感,充满欲,求知欲!
5个数字指代1940年5月在伦敦的5天,底纹是卷起的海浪,暗示当时剑拔弩张、风起云涌的紧张形势。
可惜电影已经过了,不然又得大卖几十万。终究还是一本超级帅的书啊,还是希望能有人买。
回看书的封面,一点也不输大片的设计,就是丘吉尔的位置略显尴尬。
如果把丘吉尔作为底片当数字5的烘托,会不会好点?希望设计师如果不小心看到这里不要打我。
好了,那书里讲了啥?
鸭,写着9月1号出版,现在书店有货,营销的小技巧。
2.值不值得买?看内容
豆瓣关于书的描述(原文很长,我选了一些):
一部现实版的《至暗时刻》
当命运的绞索勒住咽喉,委曲求全还是绝地反击?
这仅是敌我双方的对决,抑或是多方势力的博弈?
1940年5月24日至28日,命运的绞索套住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咽喉。短短五日,加来的枪声刚沉寂,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命令即下达。世界末日、绝望、黯淡、大势已去,这样的字眼充斥着人们的对话和日记。抵抗还是议和?
关键的选择在于丘吉尔。
丘吉尔的人设:
丘吉尔曾被认为是个急躁鲁莽、巧舌如簧的没落贵族。
然而正是这位精于文字、口才极佳、带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领袖,以卓越的个人素质和魅力唤起了内阁成员乃至其他政治家的责任感,扭转了低迷的士气,坚定了英国人“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念。
这个形容听起来有点官方,为什么急躁还能浪漫?整天抽雪茄喝酒还怎么工作?
这里我截了一些电影情节来脑补一下这段描写。
急躁鲁莽、巧舌如簧?
一大早还在床上的时候就抽雪茄,雪茄就是丘吉尔的logo,然后要调戏打字的妹子,各种怪脾气。
精于文字、口才极佳、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这个情节是战报传来希特勒节节获胜的消息,丘吉尔身旁的人都认为议和是最后选择,他觉得心里“坚持战斗”的声音没有人听。
大雨之下堵车之下,他选择下车坐地铁,去寻找英国人民的答案,他还将他们的名字记下来,细节细节。
这里的光影“留黑”,三个6。随便截图就是一张海报。
“继续战斗下去”:浪漫主义者直面残酷现实、无畏恶势力,这或许就是英国式的勇敢。
有心的作者会出来写一段话给科普下写作的故事。看看他在前言是怎么说的。
鸭,为什么我能有前言而豆瓣、京东当当都没有呢?
因为我拍下来了。如果责编感觉不适,联系我就好了。大家不用学我啊。几十块的书我还是会去买的。
前言节选: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佛兰德斯( Flanders)和法国的军事形势已呈灾难态势——当时,丘吉尔在战时内阁中处境之艰难,远非很多人,包括当时的历史学家所能想象。
我的朋友他问我,接下来我可能会想写些什么。我想了一下,说:“一本关于1940年的书—更确切地说,是关于1940年5月10日到7月31日的这80天,这是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与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lter)对决的80天。”
所以,我们不妨说,这本书完成了一段不那么平衡的三部曲:从《最后的欧洲战争,1939—1941》中的3页到《对决》中的15页,再到本书的220页(英文版页数)。
或者,也可以说,是从宏观历史到微观历史。前两天一个朋友半真半假地问我:“你下本书会不会叫‘伦敦三小时’?”不,不会的。(至暗时刻才两小时。。)
总而言之,在伦敦的那5个日夜里,英国甚至整个世界所面临的危险,比大多数人能想到的都更严重、更深重。
3
说到领导人,再胡扯一个,“你们都是假新闻”的川普。时代杂志经常黑他,杂志的设计也很有意思。
英国大佬,美国大佬在书在杂志的形象就是被玩的,可以很尊敬地玩,也可以很讽刺地玩。
那我们都怎么玩呢?
其实,我们也想做一些好看的设计,无奈今天的各种管控。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的特别快。
这周的电影书就介绍完了,欢迎大家来买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