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容器

当老师总是跟你反映,你刚上小学的孩子上课时,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一个班级有这么多孩子,如果个性化对待每个孩子,老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学校的教育没有错。但你该做的是,回家狠狠的斥责孩子吗?

孩子才刚刚六岁,从生理学角度上讲,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只有十分钟,他如何能做到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不乱动?对于好动的男孩来说,是件非常难的事。我们作为父母,如果连我们都不能理解他,还有谁能包容他?

孩子因为心智发育未成熟,还未形成内聚性自我,外部资源也比较匮乏。跟大人相比,是一强一弱的对比。我们依仗着大人的权威,逼迫他服从我们的意志,还是应该尊重他,把他当一个平等的小大人看待?


温尼科特说过这句话: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我们家儿子,会因为一件事不如意,暴跳如雷。他所采取的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果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是想办法跟别人说理由,或换种方式达到他的要求,而是故意搞破坏,不断的挑战你的容忍极限,试图当你忍无可忍时,迁就他的要求。

儿子的小诡计,在老人面前屡屡得逞,这也负面助长了他的坏脾气。以前,他的破坏性行为往往也惹火了我,于是我跟他对着干,他越是搞破坏,我就愈加削减他的待遇。可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惹得两个人都不欢而散。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容器,这是我学了心理学后的收获。容忍孩子的恨,在容器中流动,看见他的生命力,生命力因此得到滋养。

我用以暴制暴的方法去回馈孩子,作为一名成年的妈妈,我又何尝不是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逼迫他顺从。

有一天晚上,儿子超过我规定的上床时间没有上床,当晚取消给儿子讲故事。其实儿子因为贪玩轨道火车只超过了五分钟,他非常失望。他开始乞求我放宽条件,被我坚决制止了。

他就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情绪了,频繁的去动开关。如果是以前,我会冲出去跟他说,“你再弄!如果你再弄!我就取消你明天晚上讲故事的待遇!”

可是现在,我看到了孩子的失落,也能够理解他极其渴望讲故事的心情。我只是轻轻地问他,“你这样频繁的按开关,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可能会把灯搞烂。”

“你搞破坏就能讲故事了吗?”

“不能,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了。我就是想搞破坏。”

“妈妈希望你能够控制住自己情绪的小恶魔。”

我抚摸了几下他的头,没有立刻要求他上床睡觉,给了一段时间给他去消化自己的情绪。

结果让我感到震惊和高兴,他后来再没有破坏性的行为,还是乖乖的上床睡觉了。

如果我用愤怒去面对孩子的过错时,他认为我的情绪已经消减了他错误的一部分,他更不会有犯错的愧疚感。

对于妈妈我来说,有时我也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愤怒;当你闯祸时,面对别人的责难,妈妈也有直面自己虚弱感的愧疚。

放下执念,和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自我这个容器,应当先允许我自己的虚弱感和无助感。然后进一步包容孩子的生命力自由流淌,肆意生长,活出他本来的样子。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就像温迪·莫吉尔说的:“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

培养一个孩子,就如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得慢慢来。妈妈试着去做你的大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承载你这艘小船去你想去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孩子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