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一直是萦绕在电商平台头顶上的噩梦。二十年来,无数电商平台在此折戟沉沙,比如红极一时的聚美优品,CEO陈欧如今靠直播吸引人气。
杜绝假货,就是电商平台的“珠穆朗玛峰”。十几年的坚持和努力,无数“假冒伪劣”已经被天猫、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基本上“赶尽杀绝”,只能转战“大名鼎鼎”的拼多多。
拼多多也很愁,甚至因为假货太多而被冠以“并夕夕”的外号,于是推出了一款“正品险”,号称假一赔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和知乎上吐槽,所谓的正品险可能就是一个摆设,感觉是一个假保险而已。
01
理赔?你无权!
我们必须先搞清楚,拼多多为什么要推出正品险?
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早期的拼多多依靠销售大量廉价“山寨”产品闻名,走下沉路线沉吸引流量,仅仅是2018和2019两年,亏损额一共达到了172亿元。
归根结底,是因为在高额的补贴支出下,它培养用户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长期以来对假货的放任,导致了用户不怎么敢买那些有利润的商品。
比如,可以用15块钱买一袋包邮的抽纸,但是买一两千的手机,就得承担超高的“假货”风险了,几乎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对于拼多多来说,卖便宜货只能一直被薅羊毛,进军3C、家电、美妆等中高端品类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推出的“百亿计划”就是其中一环,但是在拼多多的生态下,商家和用户在中高端品类上其实并不怎么买账,就连口罩都不敢在上面买。
推出正品险,其主要就是要摆脱“廉价=假冒伪劣”的刻板印象,利用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有假必赔,有赔必真”的心理,找来了保险公司合作,通过“正品险”认证的方式来给商品的真伪背书。
消费者会以为,拼多多上的商品只要挂着正品险就可以放心买了,出了事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就像买了个车险一样。
但现实并非如此。
比如,你想在拼多多上面买一部iPhone 11手机,显眼的地方会有一个正品险标识,然后可以看到一张正儿八经的保险卡。
一般的消费者,可能看到这一张保险卡之后就比较放心了,不会仔细去追究,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理赔经验都来自于车险,有高效的交警和监控等,出事故的时候权责划分和理赔也方便,一切交给保险公司就行了。
但是按照业内人士的观察分析,拼多多的正品险不一样,因为它的被保险人是拼多多,和消费者没有太多关系,这样以来,如果收到了假货,保险公司也就没有义务向消费者负责,理赔是要通过拼多多去处理。
而且,保险的合同里都是有“责任免除”的,正品险理赔流程需要消费者千方百计证明该商品是假货,然后还要得到拼多多的承认,然后才可以跟拼多多索要赔偿,拼多多再去向保险公司索赔。
也就是说,一切决定权在拼多多,它并没有履行正品险的法律义务,消费者找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没有用。
02
理赔?多跑几趟手续吧!
到了这里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拼多多给出的处理条件,实在是有些苛刻。
首先,举证责任在于买家。
如果你对收到的商品有质疑,拼多多是让你自己提供证据去“自证”,这就相当于你开车被人追尾了,但是交警要求“你必须安装行车记录仪,自己提供所有视频,否则我们就当交通事故不存在,或者你自认倒霉。”
其次,要求有权威机构提供鉴定。
在拼多多的条款中,如果要证明买到的商品是假货,那么需要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基本上都是国家级别的机构或品牌商,而且以投保人和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的约定为准,正常人有几个会为了一件几百上千块钱,而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打假?
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所在在地区根本没有相应的鉴定机构,除非千里迢迢去省城等地方,所以大部分消费者即便是知道假货,也只能是自认倒霉。
即便如此,很多商品也根本没办法鉴定,现有的国家级鉴定机构大多都只是“鉴别物品”,而不会“鉴别品牌”,比如你可以鉴定那个东西是真皮还是仿皮,但是却没办法鉴定它是真的AJ还是假冒的AJ,可以甚至连苹果是不是原装未拆都鉴定不了,真要证明只能去品牌商了,但是通常所谓的“专柜验货”都是代理商,他们只能告诉你这个是假货,却没办法也没有权力开书面证明。
对于很多商品来说,所谓的鉴定就像是抖音里的小姐姐,你知道她开了美颜,但是却永远没办法拿到她的素颜照。
最后,消费者该如何证明,手里的权威认定书是真的?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知乎用户就在网上晒出了自己朋友的奇葩遭遇,那位消费者在拼多多购买了一串蜜蜡珠串假货,被拼多多告知需要提供鉴定报告,一气之下花了近一千块钱,找国家质检中心鉴定出了结果,结果又被说:鉴定报告没法保证一定是真的。
所以,就算你找的机构再权威,花的代价再大,拼多多如果一口咬定你报告是假的,你能有什么办法?
归根结底,正品险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看似唾手可得,其实高不可攀。
03
理赔?你想多了!
拼多多的正品险被一些消费者诟病为“假保险”,除了它的目的偏差和不切实际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违背了保险的逻辑。
对于一个正常的商业保险公司来说,按照条款理赔是它的义务,也是投保人决定是否续保的重要依据之一,保险公司理赔越多,越积极,那么就越是会获得消费者者的青睐。
但是,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种逻辑完全是相反的。
一方面,消费者到电商平台购物,第一目标肯定是购买到正品,其次才是假货理赔,理赔是不得已而为之。
另一面,拼多多推出的正品险本身更像是一个广告,平台方用保险公司来为平台商品的真伪背书,营造一个正面的平台形象。所以越是有理赔,就越是说明平台假货多,平台方并不愿意看到这种事发生,它的利益其实是跟消费者错位的。
正品险推出也有一段时间了,目前来看并未有一起假货理赔事件,但是这代表拼多多没有假货了吗?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没有权利直接下定义,但是平台上充斥着几十块钱的LV,一两百的AJ男鞋,2.99元一支的李佳琦推荐正品口红……消费者很难相信平台上都是正品。
当然,拼多多似乎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未给所有的商品都加入正品险的范围,这一点还是比较诚实的,它似乎想要和消费者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其实,拼多多的正品险就是打了个擦边球,让消费者误以为,百亿补贴的商品一旦有假可以找保险公司假一赔十,但这个基础其实不存在,拼多多就是用等于是拿保险公司的信誉给自己打了个广告而已。
04
消费者该如何相信平台在打假?
其实,拼多多的正品险,只是它的诸多槽点之一。
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中,利用消费者心理和专业漏洞来做宣传,并不是骇人听闻的事,但是作为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中国消费者,我们心里应该五味杂陈。
一边是拼多多号称有超过5亿的用户,却还在一直亏钱;一边是推出所谓的正品险,把一个电商平台当成一个中介平台在运营。
更甚至是,我们应该怎么样杜绝假货?
从中国电商行业来看,过去不遗余力打击假货的那些平台,无一不是从货源端开始筛选和检测,通过不断完善平台交易规则,加大对不合格商品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一步步将假货隔离于体系之外,真正让消费者放心。
一边想要卖几十块钱的LV,一边想用一些营销手段来获取消费者信任,鱼与熊掌兼得的思想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不仅持续损伤平台的公信力,而且不太可能成为一条可行的“打假”方式。
老胡说科技
______
ID:laohushuokeji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一起关注科技领域干货!
你的分享和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
运营人:老胡,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士,观察家。沉积科技领域13年,历任《IT时代周刊》主笔,腾讯科技首席记者,迅雷、滴滴公关总监;写过大型书籍《黑马首富王传福》;他是中国科技自媒体top 10,2016自媒体人百强;【具备创造:10万+阅读,文章能力】;文章见今日头条、界面、钛媒体、新浪科技、搜狐、腾讯、网易、艾瑞等60余家顶级专栏,单篇文章曝光量百万,整体文章阅读量超过10亿;文章转载与商务合作请加个人微信号:taiyangfei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