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观点来化解挑拨离间的尴尬

用心理学观点来化解挑拨离间的尴尬_第1张图片
你、我、他

这次回老家遇到了几次挑拨离间的事情,当时非常不能理解,也不喜欢,当然处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近期回顾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才把这些事情都贯穿了,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所得。

先普及知识点:

人的关系分为一元、二元、三元的关系,一元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只有一个中心,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其他人都要服从我的意志;二元是指一个人的心里有两个中心存在,他会认为自己是好的,你也是好的,但是没有一个第三者的存在。这种关系就很容易陷入非好即坏的境地,张力太大,处理你和我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坏”的能力非常有限,此时就引入了三元关系。就是说在三元关系中,不仅有我、有你还有他!你是好的,我是好的,他也是好的,或者你是好的,我是好的,他是不好的等。总之在这个关系中存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客体。

那挑拨离间是怎么回事呢?

是指二元关系中存在不可调和的坏的时候,就有人把这个坏投射到第三者身上,相当于把二元关系扩展成三元关系,这时二元关系中的坏也被迁徙至三元关系中化解。

那这和我过年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呢?

过年回家,我从职场人际来到了大家族的人际关系中,这时就有不同的人来到我的耳边跟我讲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与我有关或无关的事情。但是有很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在里面,就是A认为B、C、D都不好,不仅对A不好,对我也不好,他们在我背后说了不好的话也做了不好的事。然后B也过来跟我说,A、C、D不好,套路与A一样。

就这样,我觉得很无聊,因为在我看来,大家都很好,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算盘。所以处事的时候可能会自私一点、使一点小心机,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一样,都会做类似的事情,至于你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是输还是赢就看你的本事了。但是不能因为你的输或者赢就获得了评判他人的权利,更不能因为你输了就证明别人的坏。或者说你比较豁达开明,不屑于去耍手段,但是你不能用这种标准去评判其他人。当然今天能来说这个话的人,肯定就不是这个豁达开明的人了。

基于这样的思维方式,我并没有顺着诉苦的人或者说挑拨离间的人的思路走下去,并没有给挑拨离间者送去一丝的同情和温暖,甚至我还帮着被她diss的人开脱。所以挑拨离间者内心的受伤害指数可见一斑了,我的不受欢迎程度也可想而知。

但是学了武志红老师的一元、二元、三元理论之后,我的心态是转变了的,没有那么憎恨挑拨离间者。因为在这个三元关系的体系中来看,这只是一个化解二元关系中不可调和的坏的一个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有迫害着、受害者和拯救者,挑拨离间的人无疑是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需要第三方来给他一个公正的评判做这个拯救者,而至于迫害者到底是不是真的迫害者,我想作为拯救者的我不应该从自己的观念出发去考量,而是从受害者也就是挑拨离间者的角度去思考,给予对方情感上的支持。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的做烂好人,在A的面前说A好,在B的面前说B好,而是要认同她的感受,同情她的经历,在共情的基础上帮她分析和调和她与其他人的关系。毕竟在老家一起说这些话的都是亲人或者邻里的强关系。

同时在这里,武老师给我们这样的调和策略:

冲突时,得有这样的原则:一,强者让着弱者,因为强者有更多的资源和心力去处理关系中的“坏”;二,作为第三者,要起调停的作用,去化解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所谓的“好人”,容易本能地去表示自己是好人,而不是去化解关系里的“坏”。

带着这样的觉知再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你应该和我一样内心敞亮很多了吧?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欢迎你下方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心理学观点来化解挑拨离间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