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龙泉寺的几点感悟

龙泉寺

在北京西郊的凤凰岭上,有一座神秘的千年古刹,叫做龙泉寺。始建于辽代应历年间,本已破败,2005年,福建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前来,重整寺庙,一路发展至今。

近年来,伴随着“贤二”机器僧的研发成功,龙泉寺在互联网圈子里名声大振,成为一支很“神秘”的科研组织。坊间传闻,“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曾在龙泉寺小住,当时微信研发正陷入困境,有几个技术问题苦思不得其解,最后在极客高僧的点化下,恍然大悟,而后闭关一年,微信大成。

媒体对龙泉寺的报道,更是颠覆了我们对寺庙的认知。“史上学历最高的学霸寺庙”,有“北大清华分院”之称,多位法师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龙泉寺有IT组和动漫组,还多次造访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取经”人工智能...

有幸于2018年1月19日参加了一个活动,和几位互联网高管一起去龙泉寺进行参访,实地考察一波,以期能解开一点龙泉寺的“神秘面纱”。这里先发几张图,给大家有个直观的印象吧:


三慧堂广场
三慧堂内部,可容纳上千人在这里学习
抄写佛经
手抄的多心经
与龙泉寺信息中心负责人贤信法师交流留念

通过参访,义工师兄的介绍以及与法师的交流沟通,对龙泉寺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这确实是一座“高科技”的寺庙,但寺里的核心是仍然是很传统的模式,僧团的僧人过着戒律严格的修行生活,清晨四点起床出坡劳作或禅修、晚上九点半休息,早课晚课,晨钟暮鼓,井然有序。只是对外的弘扬和传播利用了现代科技的种种便利和优势,在接引社会大众,融入社会上显得格外的包容和开放。贤信法师说:“佛法本无形相,但当其具体到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下时,就要契应众生的根机。假如佛陀在另一个星球上讲法,就不一定要用我们人类的语言,也不一定会按照人类的认知水平来讲。《华严经》中记载,佛陀给大菩萨们讲法时,就是放光,这样法就讲完了,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却可能是极大的。佛法好比是水,没有形状,当其成为佛教时,好比被注入了一个杯子,具备了一个形状。不同的时代里,佛教可能会显现出不同的形状,但其中的佛法是一味的。”

这跟龙泉寺的建寺理念有关,也就是方丈学诚大和尚所说的:“佛学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

第二,佛教的核心,是解决人类终极问题上,比如: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老病死这些终极关怀的问题;重要的是修心,修心有各种方式,发心是一种、打坐参禅也是一种,如果在禅修方面多下功夫,会有助于更深入的观察和认识内心的运作机制。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无有高低贵贱,各种表象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有人说佛教是封建迷信,但其实封建迷信只是对那种本来就迷信的人群,要是讲高深的层次的问题,他们也听不懂,而且也不信,他们更喜欢封建迷信的东西。

技术改变世界,从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创造的价值增长是很缓慢的;从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佛教讲究发心,决不是只为自己,还要利益众生,才是真正的佛法,亦是发心的真正意义。从这点看,佛教和科技,并不矛盾。就像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的:“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

参访龙泉寺的几点感悟_第1张图片
贤信法师在谷歌

同时,贤信法师也指出:龙泉寺的信息组、科研开发小组的工作仅仅靠僧团的僧人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的工作是由“义工”来完成的,像腾讯、阿里、优酷、微软等等公司都有提供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人才等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龙泉图书馆

龙泉寺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藏书有12万册之多,涵盖了宗教、哲学、文化、科技等方面。

听义工师兄说:寺内的僧人,主要还是看纸质版经书,按照最传统的方式禅修。但寺内的近百位常驻居士,因为不算真正出家,可以更自由地使用电脑和电子产品;因此,外界传言的龙泉寺僧人用kindle、ipad等读经是不实的。

龙泉图书馆

第四,关于“贤二”机器僧

“贤二”机器僧最初发源于龙泉动漫小组。该小组由贤书法师负责,带领多位义工共同创作,推出一系列多格漫画,通过微博、微信发布。漫画的故事原型,基本上都是来自于龙泉寺僧团修行过程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通过“贤二”这个形象来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而这个漫画小和尚,就是后来机器僧的原型。

后来开通了“贤二机器僧”公众号,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AI)的力量来传播佛法,每天为几十万人解答内心的困惑。


动漫小组门口
贤二形象
参访龙泉寺的几点感悟_第2张图片
贤二闭关中,无缘遇见真身

以上就是参访龙泉寺之后的一些所见、所思、所想,分享给想要了解龙泉寺以及佛教的朋友,希望能带来有一些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访龙泉寺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