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

育儿笔记——退行

一直苦恼的一个问题,现在迎刃而解了。

 小溪经常会耍赖般让我帮她脱衣服,穿衣服,背书包等等她自己会做的事情。有时候会帮她做,但更多时候是觉得不高兴,你自己能够做的,为什么还让我做?而且有时候她故意让我做,比如马桶没有在原位,她就怪我没早说,故意尿在裤子里,然后让我脱裤子,嘴里还蛮不讲理的(也许她有合理的逻辑支撑这种蛮横,只是我们不懂、不理解)说:就要你来弄,都怪你。当有其他家人在场,心里还会增加一种压力:他们一直都认为我太娇宠惯着孩子。所以,本来并不抵触的时候,也不愿意去帮她做这做那了。

现在,看到李雪书里这个退行的概念,豁然开朗。“退行”,我理解就是倒退,本来会做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更加不懂事,像婴儿一样,退化了。心理学上解释出现退行,“说明孩子原来有心理创伤,同时现在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多了,孩子开始相信爱了,安全感增加了,才敢将创伤释放出来。所以,退行是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父母不必焦虑,尽量全盘满足孩子的依赖,允许他能力退化,允许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强迫他对别人礼貌友好。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如果是和同龄人,体力能力差不多的,让他们自己处理矛盾即可。如果是以大欺小或暴力比较严重,把孩子抱开,倾听他的感受,但不指责他;如孩子攻击父母,能够承受的就承受,不能承受时,真诚的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比如妈妈感觉很疼,请不要再掐妈妈。但不要指责他的攻击行为。当孩子的退行得到充分满足后,他会自然过渡到独立、友善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两个例子:1)经常听奶奶说,你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乖的很,你一回来就朝你撒娇。这是否说明孩子在妈妈面前感觉到安全,能够释放在其他人面前不敢释放的情绪呢?

2)春节期间孩子对我的攻击行为,掐得我手背的皮都破了。当时支撑我的,有一半是母亲的本能——我感觉孩子内心有那么多的愤怒需要发泄,以及有个心理学朋友的建议:如果孩子要攻击你,那就让他来吧,告诉他,在妈妈这里发泄情绪,是安全的。但自己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摇摆和迷茫,特别是我越忍受她越得寸进尺,就会怀疑自己做的对不对?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看到这段解释,心里更加踏实了。孩子肯定是在其他场合积累了很多负面情绪,需要疏通,在妈妈这里,她感到安全,所以肆无忌惮的发泄。尽管看起来让人不好理解,且让人生气。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感觉自己心里有底气了。孩子再让我干什么,不论家人怎么看我,我都不纠结,也不再有怨气,而且心情愉快的去做。因为内心认同退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就不再纠结和迷茫。当然,她连续不停的叫唤我,特别是我手里有事情的时候,也会告诉她我的感受:请不要连续叫妈妈,如果妈妈手里有事情,需要等我处理完了才能够来处理你的事情,如果不停的叫,我会觉得心慌和焦虑。也许是我自己心态改变了,感觉原来那种抵触不满,看孩子不顺眼,蛮不讲理都消失了。

回头看,很多描述孩子的形容词,比如蛮横,耍赖,其实都是大人头脑里的东西,也许在孩子的逻辑里,她并没有这样的本意。所以非常赞同那个道理:很多时候,大人用自己头脑里固化的框框去衡量孩子,如果孩子不符合,就认为是孩子的问题,需要孩子去修改,却从来不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框框不合理?或者说,就算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框框,凭什么大人就有权利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这个框框去成长?如果不符合框框就是不听话是不对的?如果孩子按照框框去成长,最后没有了个性,创造力等等,大人可会反思,是他的框框导致的吗?

也许我又犯了单一因果推断这样的逻辑错误,人的成长是个系统工程,谁敢100%推断A就是导致B的原因呢?如果确实是A导致了B,A是否是导致B的唯一原因?如果不是,A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用正确的逻辑去引导自己正确的思考,避开陷阱。

你可能感兴趣的:(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