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年参加趁早年会,每年最期待今天这样的群星闪耀时。
主持人韩晶以饱满的状态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她提到潇洒姐书里的例子。潇洒姐在一个报亭偶遇《一生的计划》,报亭的老奶奶把那本书递到潇洒姐手上,让潇洒姐觉得那个老奶奶不是别人,就是多年后的自己。在跨年的节点上,我们是否可以向未来的自己下一个订单?
今年我也跟随几位趁早小伙伴去听了李欣频的课,看了她的书,刚开始将信将疑,让我这种理工科大脑常常不能接受太飘忽的东西,担心自己被洗脑。我带着疑问,又读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奇特的一生》,再重看潇洒姐的演讲,有那么一瞬,我顿悟出来大道至简,万物归一。甭管身心灵是不是科学,像史蒂芬柯维这样的大师,或是潇洒姐这样的励志女性,也会在脑海中预演未来,比如《高效能》书里写到幻想参加的是自己的葬礼,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的一生。这或许就是最根本的以始为终。带着这样的最终目标,来书写自己的使命宣言,就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对未来的想象力,是一种方法,仅此而已。连小强的第二本书《只管去做》也推荐充分利用五感(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描述一个五年后自己生活的状态,再自上而下的落地成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所以,大胆想象吧,潇洒姐说想象要狂野,就是这个意思吧,这些好像还挺厉害的人都在用这个方法。如果自己都不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够过上想要的生活,谁能替我们相信?
谢律师是在去年趁早年会上遇见的励志姐。我们有个共同的经历--减肥。年少时没有胖过的大概不懂其中的辛酸,我觉得自己减三四十斤已经咬牙切齿拼了老命,她整整减了90斤。我自觉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很有毅力了,和谢律师比起来,只能说她毅力惊人。她分享的备考经验里有三点很触动:
-备考前要花时间研究复习方法,结合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而不是一头栽入资料中,只顾低头走路,不顾抬头看路。今年我也不断体会到虽然做计划花时间,但如果不做计划,可能后面所有努力都是盲目和偏离目标的。
- 不要贪图全套课程打包的一点优惠,就给自己囤上很多课。说实话我有时囤课囤的越来越觉得自己其实是知识焦虑了,不是买到课程就等于拥有知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才算学会。所以这点提醒我,买课需慎重。
- 复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人适合看书,有人适合听录音。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的喜好,才能事半功倍。
瑜伽老师朱丽洁我是第一次见,我向来欣赏有文艺气息的女子,她随性的状态在我看来是活在当下,内心平和的状态。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 不要用力过猛。在快节奏的时代,让自己慢下来,听随自己内心的声音,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这点和会长的分享也不谋而合)
- 选择比努力重要,不敢做选择是害怕承担选择的后果。而选择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左右。选择哪条路都有收获,也有遗憾。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没有完美的路,有舍有得。
- 不是我选择了瑜伽,而是瑜伽选择了我。这点让我禁不住想,我现在的职业是我选择的,还是我被职业选中了?就像《星际穿越》里,小女孩被选中长成科学家拯救全人类?这么一想,工作中的困难繁琐似乎变得很淡,职业变得神圣起来。
智莉是我三年前加入趁早时就被深深吸引的女子,她当时挺着大肚子,在后台认真背稿准备上台主持的时候,让我觉得那是一个女人最美的样子。看着她一路成长,做了妈妈,塑身,转行创业,这一年我们还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是到了年底,惊讶的发现她身上又多了很多显化的标签,比如高级口译,英语教师,她还学过钢琴,简直把我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都完成了。她的分享几乎全是干货:
- 通过自己转行创业的经历,对比自己2016年全面撒网式的学习,到2017年project based learning,因为创业需要什么就去单点突击什么,学习的效果立竿见影,她就是提醒我们围绕自己的真实目标、目的来学习。而不是别人也学英语,或者好像英语很重要,所以我也学。这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围绕真实的问题、项目去学习。学了马上可以显化,可以解决问题。
- 梳理自己的优势,优势之间相互结合,可以起到加乘的效果。英语、教育、策划之间两两结合,都能搭配出新的高度。这点对我很有启发,其实每个人的能力并不仅仅被限制在自己的职业一个领域中。李欣频老师也曾经提过“各个版本的自己”,新的一年,我也会去花时间探索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各个版本的自己”的通俗叫法其实就类似“斜杠青年”吧,但是各个优势可以叠加升级,创意无限。
- 调整情绪的方法,安心正念里面提到的being模式和doing模式,让自己处在目标已达成的状态。可以借助音乐来调频。这也是我一整年在做的事情,培养自己正念小习惯。
熟悉我的朋友也知道,今年我算清除了自己人生最大木马--肥胖,用四个月瘦身25斤。其实减脂塑身,也是需要当个系统项目来做。
不仅仅是营养知识,运动知识,在日复一日有些单调暂时看不到成效的日子里,更多的要用到心理学知识以及正念的练习。
像智莉说的,如果是doing模式,“我要减肥”,就好像一直追,觉得自己肥,而目标永远像系在头顶的胡萝卜,怎么追,还是抓不到。
如果切换到being模式,觉得我现在已经很好了,我就是健康的状态,那么我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就是健康的,我会自然的选择健康的食物,会自然的注意积极锻炼,好好休息,就是一切已经完美的状态。
如果是doing模式,就会觉得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不吃难受,吃了又有负罪感,和食物之间是对抗的状态。
但如果是being模式,我并不需要强烈的味蕾刺激,那些都不是必要的,我需要的仅仅是基本维持我身体健康运转的能量就可以。我会感恩每一口食物,感谢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滋养我,给我能量,我和食物之间重新建立了正向感恩的联结,所以内心平静,状态越来越好。
另外,自己做饭、运动都需要时间,那么自己也会去学习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去优化精简每一个流程,让自己更高效。这确实是一个项目。我们想要学习、发展、突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当做一个项目,逐步分解,各个击破。
期待2018收信时,我们的预言都已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