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么?你的身体还好么?

导读:“搞体育不是职业运动员做的事吗?我家孩子又不是要成为运动员,为什么要练体育?”一个行业的不成熟,从家长的认知就能明显看出。

体育教育市场还需要一些大的企业来引导和教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教育的价值。


你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么?你的身体还好么?_第1张图片

体育教育在体制内就未得到重视

优肯篮球创始人丁仁海指出,体育教育市场的不成熟,和长期以来体育在体制之内就未得以重视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临近复习和考试,体育课就要为文化课让道,一些学校甚至会在升学季大面停掉体育课。迫于升学压力,家长会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满,剩余时间才会给孩子选报兴趣班,而体育项目作为素质教育的又一个细分领域,被分到一杯羹的机会少之又少。

当80、90后成为主力家长群并关注到孩子的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才渐渐受到重视,但远未达到欧美的风靡状态。在美国,体育教育多以社区形式存在,并在学校内部就已形成体系。即使是在国内非常小众的棒球项目,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也有大批追随者。参与体育运动可谓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人人都有一项体育爱好。


你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么?你的身体还好么?_第2张图片

体育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丁总认为,让孩子参与体育运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所带给孩子的在于无形的意义和价值,虽说不能短时见效却尤为必要。

上升到教育的层面来看,锻炼身体只是基础,更为关键是能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包括孩子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团队活动中积累的素养,能带给孩子一定的社交优势。

另外,体育规则也制约着孩子们的行为习惯,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规则、运用规则。而这些,都会化为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你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么?你的身体还好么?_第3张图片

在形成大企业之前,还需要培育市场

面对初级的体育教育市场,丁总认为应在体制内作出大的改变,体制外机构仅仅能起到平衡体育教育的作用。眼下来看,还是要通过赛事和培训来形成大众认知,当机构逐步壮大和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时,才可能培育出更大的体育市场

从2011年成立至今,优肯篮球先后布了40余个教学点,并先后获得了真格基金和新东方的战略投资。截止目前,优肯拥有超过100多名中外籍教练,学员主要集中在7到12岁,仅优肯俱乐部的会员就超过了一万人,体制学校的学生不算在其中。

优肯经常带领孩子们参与海外游学、对外交流和赛事活动。曾多次赴美举办的乔丹篮球训练营受到家长和学员热烈欢迎,倾听篮球之神的经验分享,获得乔丹的亲笔签名和礼物,还能得到乔丹本人的技术指导,对于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此外,成功推出的游学产品还有勒布朗·詹姆斯训练、科比训练营、麦迪篮球训练营等等,每到小长假也会组织国内交流比赛,充分发挥了体育的竞技性和互动性,令孩子们收获颇丰。

体育市场实现规模化会遇到哪些阻碍?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软实力和硬件都要具备”,丁总所说的软实力就是教育的理念和定位,硬件即师资和场馆,“我们能定位的,别人也能做到,当软实力相当,硬件才是终极的比拼。”

但问题是,很多机构不愿花高成本来打造优质课程。试问若是降低了师资成本,师资质量、用户粘性和口碑从何保证?优肯篮球严格把控教练素质,采用中外教双师教学的形式,仅外教每月的薪资就在两万左右,人力成本非常高。由于国外孩子从小接触体育运动,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较强,国外的成熟体系未必适用于中国青少年,优肯自主研发了课程,针对中国孩子的身体条件和接受能力要做很大改变。

相对来讲,体育中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流程还比较容易形成标准,但针对每个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篮球赛场上,球员要分担不同的职能,教练需要针对孩子的实际能力分配不同角色,相应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很大区别。加上孩子的天赋和学习的接受能力,很难做到标准化。

当体育教育市场迎来增速,场地也是一大瓶颈。目前国内可供开发的场地资源有限,难以拿到独立经营权,很多场地需要按时段租赁。一般情况下,篮球场地的市场租赁价在600-1000元每小时,由于场馆不同,成本投入也会产生不定的变化。考虑到体制校的体育师资能力薄弱,没有足够的专业化教师,优肯以此为突破口,与很多体制校建立合作,由校方提供场地,优肯组织教学,与学校形成双赢合作。

优肯目前也已经拿到了部分场馆的独立运营权,但依然要租赁一些场地。眼下来看,要想实现规模化只能一方面与学校建立合作,另一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基地。此外,优肯也将在全国多地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发展当地的体育教育。


你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么?你的身体还好么?_第4张图片

体育意识的养成也需要家庭的配合

场地的局限性,也为体育教育市场带来了一项利处——教师离职率和学生流失率较低。老师要想单飞创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离开平台难以找到场地资源。虽说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但篮球在家长眼中终究是业余爱好,即使换老师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相比音乐、舞蹈来说,还没有达到一定要追随某个老师的阶段

“如果家长像支持高考一样支持体育,市场就大不一样了”,对于丁总来说,让篮球注入家庭是一个长远的目标。现在的孩子,手机、iPad成为他们主要的娱乐和交流工具。他希望家长能以身作则,将孩子带回到真实的人与人线下交流的世界,共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从家庭出发,从小培养孩子的体育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么?你的身体还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