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风波;90后的自白:生活太难了

这个冬天,ofo“退押金难”成了一个数次上热搜的话题。

目前,至少有1050万名用户等待退还押金。欠款金额高达数10亿;所有人都没想到,那些曾令ofo员工振奋的、欢呼的、为之自豪的用户,会有一天从数据库里走到台前,撕碎ofo最后的体面。

其中,值得玩味的是,调查显示ofo用户一半以上是25-34岁的年轻人,但那些试图来ofo总部退押金的人,多是离退休人员。他们时间自由,很多人在小蓝单车上吃过押金的亏,所以“这回怎么着也得把钱给退出来。”

另一面,在OfO被全民声讨的同时,社交网上也逐渐掀起了“助力小黄车现象”不少网友都表示在押金还在未退还的情况下又往OfO平台充值了不等金额,不为别的,体谅创业太难。

就在挤兑与议论高潮仍在继续时,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对ofo公司以及戴威执行“ 限制消费令 ”,让大家再次把讨论的目光瞄向了ofo创始人戴威,这位生于1991年的年轻CEO,有人说,是戴威的错误判断带领着OFO走向了这么一条不归路,也有人说,OFO的今天,是资本游戏的必然,市场环境所致,怪不得谁,“大潮褪去,方知谁在裸泳”。

说起戴威与他的ofo,身上贴有很多闪亮的标签,比如“名校高材生”、“北大学生会主席”、“不平凡的父亲”、“不平凡的女友”、“不平凡的域ofo.com”,他是胡润榜上第一个白手起家的90后,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年轻人,近一年的时间里,也经历了“从什么都相信,到什么都不信”。反观曾同为共享单车标杆的死对头摩拜,被美团成功收购套现得以抽身的例子,不禁唏嘘OFO错过的到底是什么?收购机遇、,还是资本条件。

或者说,ofo本来是有不错机会的,朱啸虎、程维及马云都曾伸手支援ofo,程维还曾一度介绍软银入局。可终究还是绕不过戴威的一个“我”字。

因为ofo的5人创始团队,戴威拥有一票否决权。他的意志是左右ofo命运的最大一股力量,也因如此,不管是合并,还是收购,让戴威出局已是共识。这恰恰是戴威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不管是和朱啸虎、滴滴程维等早期投资方的分歧,还是后来重要资金源阿里方的谈判,一旦触及这一底线,就无法再进行下去。

企业创始人和一个投资方闹掰很正常,但接连三个都掰了,很难不让外界人士怀疑该创始人的格局和能力。

也有观点说,OFO的这场看似已成定局的败局,是对90后创业群体的警醒与剖析,毕竟90后创业缺乏经验、缺乏阅历、缺乏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没有自知之明(比如说媒体今天告诉你这个90后融资2千万,明天那个融资500万,后天天使轮,然后刚好你还认识他。然后就暗想,这样都能拿到钱,为啥我就不能去搞创业融个资呢,遂跟风创业….猝。)

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个如今被推到风口浪尖的90后,曾经支撑起了3400个人的梦想,只是去做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那些离开ofo的人,许多至今为止都很自然地把ofo称呼为“我们公司”。这样的90后,拥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能力和不断学习的意识,也许性格棱角分明,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不可妥协的原则性,和他们相处,有时会觉得他们情商极高,有趣又轻松,但在某些点上,又会觉得这群人压根没有情商,怎么都说不通,恰恰是这些点,就是他们誓死捍卫的原则。

有人说戴威终究不是贾跃亭,追求品质的同时,也容易走向极端。接下来的路要么要变得内心极度强大,最终成为令人记住和钦佩的顶尖,要么开始自我毁灭,变得穷困潦倒甚至精神萎靡;要我说,戴威根本不必成为贾跃亭,每个时代都该有自己的个性与竞存法则,他就是他,是自己的王。

不管是戴威还是其他90后,都几乎是与网络同时成长崛起的一代,体验过闭塞,也感受到张扬,看到晦暗,也同样看到发展迸发的能量。在新与旧,快与慢,真与假交织中成长,多数人都建立起非常扎实的认知体系,并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他们内心沉稳,坚信正义,但同样的他们也承受着时代所不可磨灭的生存压力。

最小的 90 后,也已经十八岁了。

90后正在慢慢接管这个世界。也许,我们都应该多一点耐心与善意,给与他们成长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ofo风波;90后的自白:生活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