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艺术

这本书是采铜老师写的,可能因为是知乎盐系列的一本小书,知道的人会少一些,但这本书特别值得一读,会帮助你不说解决吧,至少了解很多学习方面的知识。

全书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提问解码操练互补。也正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用提问找到你要建构的知识系统,再通过解码去深入理解相应的知识,操练让这些知识深入你心,互补则是帮助你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这个系统。

先说提问。这里先说两个学习模式:直接传道模式构建主义模式。

直接传道模式是指学习就是简单的学习吸收这个过程,学习就是用静态的知识装满大脑,这也就是什么都学,无论对你现在有没有帮助,就像你现在要学数学,但你现在的知识全是其他学科的,你用不上,但它却是也是知识。

构建主义模式则是充分的调用已有的知识,在一个主动的目标的指引下,主动选择你需要的知识,再与你现在的知识系统进行融合,这就和《跃迁》里面古典老师倡导的功利读书法类似。

知道了这两个概念,我们来看一下非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是什么样:1.订立学习计划  比如最近《xxxx》比较火,那就下周看完《xxxx》2.实施计划  从头到尾的看一遍,找出比较重要的点摘取出来,做成笔记。3.回顾和整理  最后做个思维导图。能做到这些的在我们看来已经比较优秀的学习者了,但这么整理完了,有什么用吗?如果不用,这些知识根本无法深深的刻在你的脑海里。这不就是明显的直接传道模式吗?

那如何变成构建主义模式呢?采铜老师给了4个问题可以去提?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习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那些补充和挑战? 3.针对所有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接下来说解码。解码和理解不一样,解码更为主动和主观。解码分为三个层次,这里用书中提到的小黄鸭模型来说。有一个会说话的小黄鸭,在孩子眼里,他们更关注小黄鸭说什么(它说了什么),在家长眼里,他们更关注小黄鸭是什么,比如一个玩具(它是什么),而在玩具工程师眼里,他们更关心小黄鸭是怎么做的,比如用了什么程序啊(它是怎么实现的

学习本身就要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广度不够让人闭塞,深度不够让人只得皮毛,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去读经典的作品,进行深度解码。

书中提到了三个帮助深度解码的小方法: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比如实习类书籍,不要只关注结论是什么,还要关注结论是通过哪些有关知识一点点论证出来的。2.不要只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通过延展,将一个知识放在其他的问题背景之下,可以来探究这是不是基本规律。3.不只要比较相似,更要比较不同。相似能帮助我们更快的理解陌生的知识,但无法扩展我们的知识系统。所以我们要关注不同之处,这样才有新知识。

之后是操练。你掌握多少知识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我们如何在自学时进行知识的操练呢?首先要明白操练的重要性,懂得主动和积极地进行操练。

接下来说方法:1.写作式操练。即通过写作来达到操练的目的。2.游戏式操练。把对知识的操练当成游戏,会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而且摆脱了现实规则的约束,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应用我们的知识。例如,三国杀。三国杀就用到了博弈论的知识。3.设计式操练。面对一个问题,通过已有的知识,去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最后是融合。在其所学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可能是现在就流行着一种分解式思维,将大的变小,将小变更小,但我们不应该就这样结束,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应该在知识之间创造关联,不只是这种树状关联,还应该在每个小知识之间都找到关联,形成很多个环。

融合书中给了几种方法。1.迁移。通过一个方面的知识去促进对另一个方面知识的理解,达到一种启迪思维的作用。2.印证。一个方向中出现的规律可能是特例,如果很多方向都能验证这个规律,就说明这个规律可以广泛适用。3.互补。对一个你想知道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论述,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