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旧书,里面的人都是过去时光里的

这是一本旧书,里面的人都是过去时光里的_第1张图片

这本书是在上海的无印良品店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复古、做旧的装帧吸引了。我想无印良品店在每一本样书上都包上透明书皮也为这本书增色不少吧。我随手拿起书,翻了几页,就像是读80年代出版的黄页小书一样,陈旧而古朴。因为时间有限来不及细读,便默默列入我的书单,走出店去。

在每周专业书都看不完的时候,依然决定看一看这本书。选了一个特别的日子,一口气读完,感慨良多。忍不住写下书评,因为已经好久没有一本书让我总想说点什么了。

一个一个人就是天上的一颗一颗星,这是老一辈人在我们还无法理解、不能接受死亡的时候,为我们创造的最美的好童话。这么多年,这个说法也就那么一代代传了下来。哪怕现在我还是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是天上的一颗星,当去世了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就会点亮。当我们抬头看星空的时候,也能寻到心底最挂念的亲人。

读着申赋渔笔下的一个一个人,或是他自己,或是他人生中遇见的人,有时让人心酸,有时给人欢乐。这本书既是他的个人回忆,也是一段历史的印记。书里的一个一个人多数都是普通人,就像我们身边的王大嫂和李大哥一样,平凡而亲切,他们也是最容易被历史长河掩埋的那些人。申赋渔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串联起这些散落世界的一个一个人,当然他很明白他也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员。若要说有什么不同,应该就是他一直是一个努力坚守自己内心、有梦想的人吧。最后到42岁这年,他回忆前半生,用生活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

读完整本书忍不住想起《月亮与六便士》和《斯通纳》。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翁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为艺术抛弃名利、家庭和爱情的绘画天才;约翰•威廉斯笔下的斯通纳是被梦想拖着走但实在没什么天赋的人,一生困苦失意。我想申赋渔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有笃定的梦想,却在天赋上差那么一些,所幸人生过半实现梦想。我这样评述申赋渔作家并没有半点诋毁或者不屑之意,仅仅只是表达一下为他叹息也为他开心的复杂情绪。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梦想很远,但总算还是来了。这本几乎写尽作家半生故事的书,真的很棒。语言平实却直戳内心,内容质朴却感人至深。

我想冥冥之中应该是存在缘分的。从一次出游偶然遇见此书,到翻开书页知道申赋渔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时间曾在无锡度过,而我恰好在这个城市时,这种感受更加强烈。毕竟他曾长时间停留的“江南书屋”就是我现在已经待了近5年的江南大学里的某一个角落。

合上书页,脑海里依然不停浮现书里的片段。一个鼓起勇气想要参加惠山诗歌会的青年,因为自卑即使好不容易翻山越岭来到目的地,也只敢静静地躲在一旁盼天黑,甚至被一对对走往僻静处的大学情侣越“逼”越远。直到天黑,确认谁也不会用异样眼光看他时,才偷偷将自己的诗挂在树上。一个在雪地里走来走去盼望心仪女孩能见证诗歌颁奖会的背影。雪化了,朗诵结束了,女孩还是没有出现,而青年兜里的进场票也被揉碎了。最后在那条他熟悉得不能更熟悉的路上迷路了,独自踱步到半夜。一对在南下火车上卖玉米的爷孙,这个故事心酸至极。人生的残酷和精彩都在于它的未知。当我还在为老人只剩下最后一个玉米而开心的时候,火车终于开动了,传来的是小女孩那句撕心裂肺的“爷爷,爷爷”和远去火车铁轨上的黑影。

无论故事还是装帧都很有诚意,因为这是一本旧书,里面的人都是过去时光里的。翻到里面的旧车票、火柴盒、几缕发丝、被泪水晕开的字,甚至小虫翅膀时,我内心泛起感动。似乎透过泛黄的、沧桑的、陈旧的内页,我听见了时间和历史的声音,浅诉着一个一个人的一个一个故事。

最后摘抄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作结。“有人说:小狗追自己的尾巴叫有趣,大狗追自己的尾巴就叫无聊。理想真就像那个永远逗着你转的尾巴。聪明的狗作罢了,跟猫儿抢食,躺在墙脚晒太阳,于是成熟了。执拗的狗总被面前摇晃的影子弄得寝食难安、激动不已,竟然抵抗了衰老。各有各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因此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2016.11.25 凌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是一本旧书,里面的人都是过去时光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