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17 运用生态化思维,让你了解微信群的组织架构

在开头的时候,老黄讲到过好的运营,无非就是在不断“做局”和“破局”。

怎么理解做局?

就是你作为一个运营人,负责一项活动的开始到结束全部过程,你会邀请各种人参与进来,让大家都有收获,这是做局。

而做局,其实就是在搭建一个生态。

所谓的生态,其实就是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和生长的一个大环境。

比如我们现实中几百人的微信群,要是大家在其中都很活跃,彼此也都能给其他人多少提供和创造一些价值,让这个群可以自然良性发展下去,它就已经是一个小生态了。

而如何搭建一个生态,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要能够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各种价值关系,或者说脑子中要有关于生态的模型。

再拿微信群为例子。

一个微信群里,必然不可能出现500人群所有人都积极发言的情况,肯定会大部分人不说话,遵循着二八法则,80%的人是根本不说话的。

所以我们肯定可以知道的事会有少量的人扮演着核心内容生产者或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在群里发起话题,给大家提供帮助等,而更多的人,则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角色,在群里默默等待着,偶尔插上几句话。因为他们之间基于这个群而结成了这种价值供给的关系,这个群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小生态。

我们在做简单的划分,一个微信群,它其实可以分为,群主,群管理,小助手,活跃人群,一半活跃,冒泡,潜水党。

群主是PGC生产者,提供专业内容的生产输出。

助手和其他用户是UGC的创造者,用户们一起创造内容,在群里提供话题。

这其实构成了一个微信群的生态,大家都在享受群里提供的价值。


当然很多人在搭建微信群的时候,其实根本就不知道群生态这个概念,只是误打误撞把这个群做起来了,但是这个群究竟怎么做起来的他自己其实并不知道。

而如果你自己拥有社群生态的这个核心逻辑,请务必记得,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这个小生态最终能够成型,这便是一个合格的运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17 运用生态化思维,让你了解微信群的组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