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育儿迷思(下)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个心理学家Stephen Hupp和 Jeremy Jewell在2015年出版了一本书,叫《儿童成长的重大迷思》

所谓“迷思”,就是英文“myth”,经常被翻译成“神话”。用在像这种科学类的语境中,特指人们普遍相信,但是又是错误的认知。有点像中文的“迷信“,但迷思里面一般没有什么超自然的东西,通常是那些自以为科学、但其实不对的看法。

书中一共有50个迷思,从中选了十个。


六、独生子女容易被惯坏了,更自私

之前经常听说的一个说法叫“中国小皇帝”,现在已经几乎没人提了。但这似乎已经成了常识: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肯定是被惯坏了,肯定更自私,肯定更不善于跟人合作……

美国人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人民想错了。把独生子女和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作对比的研究非常之多,有人综合分析了141项这样的研究,结论是两点 ——1. 独生子女有优势:他们对成就的野心更大、自尊心更强、跟家长的关系更好;2. 在成熟度、合作精神、自控力、感情稳定度、社交参与度、外向度和受欢迎程度方面,独生子女跟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这些研究大都是美国的数据,那中国独生子女有问题吗?也没有。科学家专门研究了中国独生子女,结论是,在性格方面,“不存在独生子女效应”。可能人们猜测有独生子女效应是因为觉得独生子女没有伙伴 —— 但是别忘了,孩子在学校里能获得充分的同辈社交机会。


七、父母离婚会毁掉孩子一生

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中绝大多数是为了孩子而维持。育儿专家说离婚对孩子影响特别不好,甚至可能毁了孩子一生,这对不对呢?

请注意,美国一半的孩子都在十八岁以前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剧情。这些孩子没有被毁掉。

科学家综合分析了67项有关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研究,结论是的确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更小了。而且考虑到贫困家庭更容易离婚,排除贫困因素,离婚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更加小。

更进一步,离婚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也许不是因为离婚动作本身,而是因为父母经常争吵。那假设父母已经经常争吵了,离婚好还是不离婚好呢?答案是这样的家庭离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小,但总体而言,离婚比不离好—— 孩子宁可只跟一位家长生活,也不愿意整天看吵架。

离婚技巧也是一个问题。科学家相信,如果离婚之前好好跟孩子谈谈,孩子将会更容易面对。


八、打孩子

在说这个迷思之前咱们先说另一个迷思:美国人打孩子吗?咱们中国很多人认为美国家长打孩子是违法行为,美国人不打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

法律规定是虐待孩子不行,而日常打孩子,只要孩子不受伤,是合法的。美国人民依法享有选举、言论自由、持枪和打孩子的权利。69%的美国人认为打孩子是合理的教育手段。90%的美国儿童家长曾经在过去一年内体罚过孩子,而且平均每个月一次。有一半家长甚至还打过婴儿。

那打孩子有效吗?得分长期和短期。短期内制止孩子的一个错误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打,比单纯讲理有效。但是如果你是想让孩子吸取教训,从此一生中都不这么做,追求长期疗效,那么科学结论是打孩子没有好处。而且如果打多了还有坏处,会伤害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有危害。但是如果打的比较轻微或者中等,有没有坏处,现在研究还有争议。


九、性格跟出生顺序

文艺作品里通常是老大稳重勤勉,中间的孩子懒惰,最小的孩子外向而又积极……真实情况是出生顺序对性格的影响非常小。这里没有细说,但是科学家也承认有 —— 微弱的 —— 影响。


十、不应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做如果你想鼓励孩子某一个行为,比如说倒垃圾、好好学习、整理房间,是否可以使用金钱或者别的什么物质奖励呢?如果大家都是理性人,经济学规律应该起作用,物质鼓励似乎是可行的。

这本书认为物质鼓励可行。这个理由是初期孩子可能因为物质鼓励而这么做,但是他慢慢会养成习惯,然后你即使撤销这个鼓励,他还会继续这么做。


通过这十个迷思的解读,你是否有一种感觉 —— 孩子是一种非常经得起折腾的东西。让他哭也好、吃糖也好、哪怕你离婚也好,你基本上折腾不坏他们,书中其他四十个迷思破解也都能减少你的焦虑感。基本上父母没有那么容易干预孩子的成长。

还是那句话: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重要得多。做人难,但是做家长没那么难。不要整天战战兢兢动辄得咎的样子,这不是伴君如伴虎的事儿。


感谢:《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个育儿迷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