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在老家的那些回忆(六)

文/核锅底

2016-02-16

   天黑以后,爷爷拿出一沓黄色的火纸和两个篮子,在茶几上把火纸铺开, 叫着我一起叠元宝。一张纸从窄边卷成手腕粗细的桶状,在纸的接口处用食指将纸筒的边缘轻轻捅进去一直到上边变成一个尖尖的角,另一边也是也是同样,双手握住纸筒的两边,拇指在上,四指均匀分散开抵住窄边,稍稍用力把两个角上折,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元宝。叠好的元宝装满两只篮子,就够一会儿祭奠祖先用的了。黑天以后堂屋就不让随便进了,黑色的八仙桌上摆好酒菜,一个大盘子盛前天炸好的整条鲤鱼,香炉里的青烟袅袅,桌边摆上几副碗筷。整个堂屋烟雾弥漫,严肃无比,大门是敞开的,为了将先人们请回。地上放一个蒲团,爷爷和爸爸分别磕几个头,嘴里念叨着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回来吃年夜饭。不光是屋里,院子里也有一个香案摆着香炉和供品,这是祭天的,祈福明年风调雨顺家庭安康,灶台边也摆一个香炉,把小年那天送走的灶王爷再接回来。每家都有一位护佑的神仙,神仙牌位一般放置在里屋的侧墙上,比成年人还要高一头,有一个小木板指着,木板上常年供着酒盅和水果,过年这天更是要好好供奉。我家的神仙角胡仙姑,因为我家姓胡嘛,但是具体的由来不是太清楚了。将先人们请回之后,把之前叠好的元宝在桌案前焚烧,取给先人送钱之意。祭祖和祭天都是一年中的大事,小孩子们也很谨慎,绝不敢乱跑乱嚷,闯祸可真是会挨打的。

   八点左右春晚开始了家里也支好面板,把饺子馅的大盆搬来开始准备包饺子了。小时候我不用参与这个活动,大都跑出去玩了,所以对春晚的节目都没有什么印象,全靠白天的时候看重放。过年时候的电视节目,几乎每个台都是联欢会,中央的、地方的滚动播放,没有什么意思,几天下来就能把小品的台词背个差不多。现在长大了,包饺子就要帮把手,我主要负责擀皮,奶奶年纪大了就去歇着了。一家人边包水饺边聊天顺便看春晚其乐融融。包满一盖垫的水饺,烧水煮出一碗,这第一碗水饺是要放到桌案上给祖先和神仙吃的。锅里的水滚开,下饺子之前爷爷先准备还一挂鞭炮,下饺子的同时点燃,这是过年的习俗。三十晚上总会包很多很多水饺,连初一早上吃的一并准备好,为了防止水饺之间相互粘皮,会在盖垫上撒上玉米面,包好之后,雪白的水饺衬着金黄色的底,漂亮极了。留到第二天吃的饺子为了防止干皮,要用黄纸盖好,也是讨个招财进宝的好彩头。过年的习俗又实用又喜庆,真佩服先人们的智慧。

   除夕是要守岁的,无论多困也要撑到十二点迎接新年。十二点整的时候,伴着春晚上的倒计时,家家户户点燃除旧迎新的炮竹,震天响的鞭炮声,划破天空的礼花照的院子通明,到处都是欢天喜地。守岁结束,小孩子们都困得好像烂泥一样,抓紧收拾一下躺下睡觉,初一这天还要早起呢。

   初一很早就被叫醒了,感觉眼睛刚闭上就被拖起来洗刷,换上新衣服,收拾的干干净净。早饭还是饺子,下饺子之前依旧是要放鞭炮的,饭桌上爷爷斟好酒,第一杯酒会倒在地上祭奠先人。其实无论何时,爷爷如果是在家喝酒,都会在喝之前倒一些到地上,是多年来的习惯。吃过早饭,初一的拜年活动拉开大幕。爷爷奶奶是长辈不用出门的,小孩子被爸妈领着去亲戚家拜年。拜年队伍可以组团,通常是兄弟姊妹、妯娌媳妇一起去,小孩子跟着到亲戚家,先叫长辈,说个吉祥话就可以。有的家里比较富,会给小孩抓一把糖放进口袋,大部分家都是给抓一把花生或是葵花籽的。我们经常会在拜年的路上偷跑回家去,原因说出来会叫人发笑,口袋里的瓜子装不下了,回家倒出来再出门。串门的路上会遇到有的家里把大门关起来,往往门上也不会贴着对联,这是因为这家人家里去年有人去世了,我们也不能去拜年,一般到了下午才把门打开,才会出来出串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014】在老家的那些回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