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无的意义在于无中生有的价值

在读大学前,其实设计这两个词真的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意识里,因为在一个小镇上、小村庄里,有建造师、有商人、有医生、有教师...唯独没有设计师,当然考大学选专业也脱离不开上面的几个职业。
进入大学,很多人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程序设计师,听起来还挺高大上的,其实进入工作之后发现各自的岗位也没有多么的光鲜亮丽。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原来在大的城市,岗位的细分已经如此夸张,以设计师就包含了建筑、园艺、室内空间、平面、视频、用户界面、交互设计师......然而我还是会思考,设计到底是什么,设计到底有什么样的必要,是不是很多的设计都是一些“媚俗的设计”?
其实这个问题很设计师其实也是无法明白的回答的,因为设计分的太细了。而对我来说下面三个视频和一套书,让我能有一个阶段性的理解,设计的意义以及人生的意义。
Where does creativity hide?——Amytan 这是一个作家对于创作来源的思考——“无的意义在于无中生有的价值”,我的理解是不是“无”没有价值,而是“无”有着无穷的可能性,一旦它出现了“有”,就像彼得·蒂尔的《从0到1》,零其实并非是无意义的,它意味着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去创造,让其产生意义。

BBC创意生活 这是一部关于设计的纪录片,是巴黎著名设计鬼才菲利普·斯塔克(也是小米MIX2的设计师),在12个候选人中选一个,来获得在他的工作室实习的工作,过程跌宕起伏。设计的意义、设计的理念、设计的美学...当然还有设计的艰辛与喜悦。

对设计的深入思考,同样是一个菲利普·斯塔克在TED的一个演讲。讲到了现实中大量的“媚俗设计”、讲到了设计在历史沿化的意义,声称自己的设计都是无用的,不禁让人感叹一个人厉害的并非是表面能力,而是那个大脑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还是个哲学家。

一套书《设计心理学》,特别是第一本日常中的设计,让人理解人与设计的关系,包括概念模型、预设用途、可视性、记忆与错误...设计师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需要太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人的理解,行为学和心理学。

设计到底是什么呢?几千年前可能是一枚针,几百年前是蒸汽机、几十年前是一串串代码,如今可能是一种系统的流程,未来可能是一种更加趋于虚无的东西。狭义上设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展,设计更可能是一种联系,针与线、机械和动力、代码与系统、流程与体验。

设计重要吗,是否有必要?这个菲利普·斯塔克说到自己的设计一无用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当我们走进一看,发现有阴影还有光明。在光明处,人们需要更好的设计,设计的价值被人们认可,作用被人们享受。然而当历史中也有阴影,在阴影下,太多的设计化为泡沫,人们只求温饱和安全,一切的设计也归向于政治。重不重要是我们是否能认清楚我们身处于阴影还是光明,我们的设计是否真的解决问题,创造联系。

如今是否存在着大量“媚俗的设计”呢?是的,有太多的“媚俗的设计”,然而在人们需求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媚俗”不能算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不能一味的“媚俗”。(当然很多情况为服务商业也并无办法,设计并非艺术)

设计中有2种设计最吸引我,分别是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说起来这两个词已经被设计界用烂了,人人都是用户体验设计师。但是我知道其实非常少,也非常的难,因为光理解用户就够不确定了,还需要利用恰当的方式去解决,这无疑在沙堆上建高楼,因此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往往并非一个人,是一个团队。包括用户研究,擅长心理学行为学;人机交互,擅长人与机器的关系和互动;界面设计,视觉的传达与展现;数据分析师,对数据的观察分析进行反馈升级,形成整个用户体验的闭环。但是其实只要拥有用户体验设计这方面的心态其实也就够让人受益,因为这会使人更加的乐于倾听和理解别人,与人更有效的沟通。

其实很感谢能够遇到这个词,让我那些看得书有一点点的用处,因为看过很多心理学、社会学、科技未来等方面的杂书,如《房间里的大象》、《影响力》、《视觉锤》、《科技想要什么》、《人性的弱点》、《怪诞行为学》、《游戏改变世界》....,这些乱七八糟的书,虽然已经记不太清,但是总是会在潜意识里面提醒我,也同样验证了那句——无的意义在于无中生有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无的意义在于无中生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