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里的英语之争

2012年,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发行。由于其中收录了“NBA”等239个英语缩写词,引起100多位学者抗议。“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认为,把英文纳入到汉语词典里来,绝对不是小事。然而,字典的编写者对此类抗议似乎无动于衷,认为因为有用,好用,才在字典中使用。他们的言下之意,即抗议者乃迂腐之论。

如果你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深入了解,对汉字的发展史有些许认知,对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有清醒认识,对中国文化饱含深情,你绝对不应小视之。

对于钓鱼岛的丢失,我们呐喊。因为那是有形的领域。语言的阵地是无形的。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丢失一个钓鱼岛,不足以亡国,而汉字的丢失,将使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毁灭于无形之中而不自知。

好用,便于交流是文字产生的根本原因,但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好用就失去了长远眼光。

日本是当今除中国之外,保留汉字最多的国家。明治维新之后,在于西方接触中碰到许多新鲜的事物,他们就用日语中的表音符号即片假名来拼读,如电脑,用コンピュータ( computer)。日语中电脑的读音直接取自英语computer的读音。日语中此类词语不胜枚举。现在,这种读音词几乎占了日语的20%。

当初日本人直接音译英语单词,是为了方便好用。可是,一旦这些词语太多,则妨碍了他们自己的交流。现在,日本只要上了些岁数的老人,几乎听不懂这些词的意思。而当今天这些习惯了新词的日本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他们也会听不懂更多来自西方的新词。

近代以来,西方在科技、文化等领域领先,许多新奇的事物都源于西方,因此他们有命名的优先权利。可是,即使是像computer等一批字,都是有新发明以后再造出来的。根据他们的造字法,其意义与字根等有一定联系,但由于英语是单词,是多音节的,因此完全没有汉语中“电+脑”或“计算+机”来的简明。因为“电”是一个独立的意思表达,而“脑”也是一个独立的意思表达,在没有computer之前,就有这两个字,因此当我们看到“电脑”二字时,能够产生远多于西方人初次看到computer时候的丰富的联系,因此更有利于快速的记忆、识别与交流。

如果说英语好用,那也仅仅是在很小的时空范围。试问,人类的发展如果是无限的,那么地球人将会有许多许多新的发明,如果像英语那样,每个出现一个新东西,就造一个单词,那么,若干年后,英语中将有许许多多相互联系甚微的单词。而汉语,恰恰在命名新事物上远远的优胜于英语。因为我们在命名的时候,都是使用的是我们意境熟知的单个字。

我们平时对于电视中,特别是新闻中出现英语缩略语已经习以为常,没有特别的感觉。然而,这往往源于翻译者不对翻译做深入的研究,直接用英语代之,这显然是偷懒的行为。

如果说“NBA”比“美职篮”好用,听起来顺耳,那么,“NBA”更能产生许多的歧义。因为“NBA”还表示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美国)全国律师协会,
National Book Awards (美国)全国图书奖,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 (美国)全国拳击协会。相比“NBA”,则“美职篮”更是独一无二的表达,更有利于语言的交流。

英文缩略语在我们的汉语环境中出现,则有较深的文化因素。当今世界,英语具有统治地位,汉语属于从属地位。除了正常的文化融合交流外,处于从属地位就意味着可能会被逐渐同化。

或许,祖先的汉字不仅仅是留给我们的,还应是世界的。如此简单而深刻的表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完全的独一性与普遍的适用性。就语音来说,东北话与广东话之间的区别比法语与英语之间的区别,犹如东北与广东之间的地理距离远甚于法国与徳国之间的距离一样。但东北人与广东人却使用同一种文字,而法国与徳国却是两种文字,很难相容。为什么?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汉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语词典里的英语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