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共读大餐,你学会几样拿手菜

5361杉花

虽心有万般纠结,虽看到第一波报名人数甚少,虽问及身边几位老铁都不参与。但我心里清楚,自己必定不舍得错过共读营这次机会的。读书营前期煎炒烹炸,准备好了一桌大餐,就等我来细心品尝,我为何要错过呢?

一、开胃菜:固定的节奏,新鲜的玩法

第三次参加主题活动,打卡规则了然于心,打卡经验也积攒了不少,唯一没自信的就是自己的码文水平。清单营基本是抄书,精读营绞尽脑汁,共读营会怎么样?小小的畏惧,限制了想象力。真正的勇敢是越恐惧什么越去做,不给自己任何畏惧的机会。所以在排长美珍的邀请与鼓励下,不仅应邀当了班长,还第一时间申请当值日学委,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每天除了常规打卡,定期履行班长职责,点评,碎碎念,督促、统计老铁打卡,点评文章,推优,写推荐语。整个人的内在动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各项任务分时分段井然有序的去完成。真心感觉到潜力无穷,只是平时被自己封印了。

除此之外,共读营的新玩法——值日学委,更是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与排里老铁是十天合作中慢火升温增进感情,而与值日学委却在一个小时的小红花争夺赛中,彼此配合默契,情感迅速升温。

我先后二次担当值日学委,分别与小刀切,芹菜及思源,C合作过,一个小时的红花赛,在老铁们的积极参与下圆满落幕。赛后我们做了简短的总结,哈哈哈,其实是互夸。我们的收获是最大的,学会提问,深度链接,通力合作,极致利他;同时,意识到每一次看似轻松的活动,都有老铁们在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那一刻,我内心有愧疚与满足两种情绪纠缠着,感谢读书营对大家的付出与包容。知足与知不足,才能快速成长。

二、正餐:持续的输入,稳定的输出

读书感悟不是单纯的就书论书,是对书中内容深入理解后,与自己过往输入相结合,并以感悟的形式输出。即而清晰的看到自己认知的层次,思考的深度。在认真读写中,更能倒逼思考向深度、广度发散。

一般在通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有感触的观点,大脑会自动反馈信息,基本确认主题。有时,一遍读下来也会出现毫无感觉的状况,别灰心,再多读几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深有感触,最多三遍后,所要表达的主题基本成形。

把初步构思的主题写活,人人都认可,就在于素材的积累与应用。台湾作家李敖非常注重素材的积累,用他的话说就是把书大卸八块儿,看到自己相中的内容,用剪刀直接剪下来,贴在素材本子上,做好详细的目录索引,用的时候直接去找。我获得最佳那篇文章,完全受益于平时素材的积累。有如食材丰富,做起菜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我通常会提前一天写完文章,第二天进行修改后再打卡。一般在修改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灵感,有时只在内容上做部分删减与添加,而有时却只保留了原来的架构,内容上大换血。海明威说,没经修改的文章都是臭狗屎。修改会让文章越来越圆润有光彩。

三、甜点:广泛的点评,深入的思考

清单营和精读营我基本处于闭门造车、低头赶路的状态。后来,我发现多看别人的文章,吸收别人文章的优点,对自己写文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在点评文章时,促使自己多做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构思方法。吸收文章的精华,可以是一个观点,一个架框创意,或者是一句直击痛点的话,对自己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清楚自己的不足。

面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不一样的理解。开脑洞,认知升维。总会有惊喜,“这个观点竟然可以这么理解的”,“这样的构思真是太妙了”。老铁拔刀斋文中就投资自己的本质是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应用这一观点,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强烈冲击我的认知;排长美珍采用拆书方法解读文章观点,让我脑洞大开。从每位老铁的文章中,都会有或多或少收获。

我对选题与表达方式相近的文章做了粗浅的分析与思考,一是观点为大众痛点或热点,值得关注;二是思考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人生阅历与思考深度直接决定了文章的内涵,从而总结出写得好文的必杀锏,多看多思多与人链接,再加上笔耕不辍。

共读营运营机制完善,不仅有约束与鼓励,还有一路陪跑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激励大家,已经完成了99步了,剩下1步一定要坚持完成。非极特殊原因,没有人会掉队。那么共读营结营后,没有外在的压力,大家会不会还保持写的习惯?至少我自己没有外在压力,很容易放过自己。

奕晴说,读书营主题活动得最佳、优秀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养成“写”的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共读营以及之前的诸多相关活动、分享,都在为大家“授渔” 。享受了共读营大餐的美味,是否也习得几样拿手菜?既能愉悦自己又可呼朋引伴同享,何乐而不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共读大餐,你学会几样拿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