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海有关的日子 | 排外、世故又冷漠、有秩序也包容

与上海有关的日子 | 排外、世故又冷漠、有秩序也包容_第1张图片


601天前,我从浦东机场出来,叫了一辆出租车,师傅用一股上海口音问我“去哪?”干净利落,你根本来不及感受出租车司机的热情与冷漠。

那是我在上海听的第一句上海,第一位交流的上海人。

那天天气阴暗,下着阴绵绵小雨,师傅开车在中环路上狂奔,我坐在后排注视车窗上流下来的雨滴,刚刚三个多小时的航班,疲惫加头疼只想静静的发呆,初到上海也没有多大的激动。

“师傅,这段时间上海都下雨吗?”,我主动挑起话题打破两个男人在车上的沉默,我实在找不出别的话题,因为在海南刚刚经历了台风天,本来前两天的航班因此被迫取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航班取消了,所以每次搭乘飞机对天气格外敏感。

从师傅口中得知,这阴雨天是因为台风北上受到的印象,我还纳闷地询问,上海这样的位置,因该很少刮台风,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几乎没有台风。

师傅可能是时常拉客的原因,就十分笃定地认为我是刚来上海的上班族,听他讲述了半个小时分钟沪漂的现状,千里迢迢来上海,上班这么辛苦,什么这么点薪水,在上海简直就是乞讨,买不起房,娶不到老婆……

那一刻,我感觉狠狠地被一个陌生的出租车司机打脸了,本想回一句关你屁事,想想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对,就是当一个开车无聊的中年男人发牢骚就好。

浦东机场在郊区,师傅跟着导航开往目的地,来到另一个更远的郊区,当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因为公司就在这里,一路上看到周边的荒凉之地,搬迁废弃的工厂,新建的园区,还在新建的写字楼围着绿色防尘消噪网,拉货车压过马路溅起一地污泥,这在我想象中的上海根本不是这样的!

同事带我来到新公司,整层办公区整洁明亮,大家忙着手头的活,谈论着要解决的问题,新部门的办公区在一个小房间里,那时上海已经进入秋天,明显能感觉到凉意,小房间里的冷气劲大,差点掩盖掉新同事对我欢迎的热情。

我知道,与这帮人打了照面之后,今后与其共事,会有人离开,有人狗血,什么模样,日久相处之后必定见人心。

简单的交流之后,大家各自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第二天有一场直播,大家手头的工作都是围绕直播在忙,开发页面测试,设计物料,确定嘉宾,渠道布置,文案推送,合作媒体确定等等。

那天,大家忙得很晚,我在酒店睡不习惯,半夜看手机他们还在讨论直播的事,我没法参与工作,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头等大事是找房子。

在公司周边,基本能出租的房子都被中介公司垄断,他们租下整个套间,把客厅拆掉重建,原本两房的套间隔断成四间房,隔音极差,有些甚至只能放下一张床,根本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这就是上海特色的群租房,像深圳的城中村,比北京的地下室好一些。

找房子的过程并不顺利,当你习惯了那种与人相处相互不打扰的方式时,就会讨厌住的地方有人养宠物,讨厌有老人跟小孩,那些唠叨和哭闹可能时刻都在激怒你。联系几个房东带看,电话打过去,要么是同一家中介公司,要么是一个人带几部电话,明明是同事非得说那个是他妹妹,那是她的房子,这些人瞎编的烂梗让三岁小孩都能看破。

最后,通过同样找房子的陌生女孩介绍,找到适合的房子,主卧,有大窗户,朝南,有大床大衣柜,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墙膝有点像粉色,当时就直接联系房东签约,交了一大笔租金,身上的钱所剩无几。

我接过房东的钥匙,房子的事总算着落了,那一刻,觉得自己在这座城市有了落脚之处,从远处看,大飘窗只不过拇指般大小的格子,里面只不过是住着一个普通男孩,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隔天下午,去公司帮忙直播的事,和大家一起吃外卖,吃完大家一起干活,那是公司团队第一次直播,明显能看出来,出乱子的地方还是比较多,中途还是有些不流畅,引导用户提问,但最后观看直播的用户注意力都停留在长得像【三胖】的嘉宾身上,这就是社交网络中人们的特性吧,很多时候用户在意的并不是你讲什么,而是你这人有没有特别之处,让他在网络中低成本的获得快乐。

当晚,整场直播下来,数据领导还算满意,不足之处批评的也该批评。领导请大家吃宵夜,开车在整个周边逛了一圈,餐厅都打洋了,住得远的同事急着回家,宵夜吃不成,安排其他时间聚餐,然后就各自回家。

那晚,整晚都在酒店拿着手机采购各种在这座城市生活所需物品,隔天在租来的房子里醒着躺一夜,似乎觉得在上海生活日子要开始了。

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南方人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干燥,冬天时常阴雨夹带雾霾天气,每当有雾霾的时候,对我来是说是件特别难受的事,喉咙经常干痒,过几天就会吐痰,比起那种刺骨的冷让你更受难,这也一度成为我不喜欢上海的地方。

在住的小区门口对面,有一家宠物店,左边有一家卖烟酒的店,第二家是是水果店,第三家馄饨店,第四家是酒店,第五家卖早餐包子铺,第六家是洗衣店,第七家便利店,路口家有大型正规连锁足浴店,过个路口有家大商业广场,又吃海鲜的庄园……能满足你基本生活需求。

当你离开自己生活很久的地方,换另一个地方生活,久而久之,总会与周边的陌生人发生联系,你享受着他们给予你生活所需的服务。

每个在上海生活的人都发生着各样的故事,比如在上海生活久了,你会发现身边的上班族,男孩女孩,大叔大妈,都被这座城市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品质和言行风格。

比如关于名字,有次跟一个客户聊合作,本来已经告知我本人的姓名,对方给我抛来一个英文名字,最后非得让我告诉她英文名字,说是在微信上好备注,我只好打上我名字的全拼才肯罢休。你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资深沪漂的名字对你来说,绝对是个迷,有次在特斯拉的活动上,我身处在一堆上海人和资深沪漂人群中,我仿佛身处在国外,刚刚才介绍完一个Cindy,接下有个叫Andy,还有Mindy,叫LIly的有好几个。到最后,都记得不得谁叫什么,那些人也记不住我叫邢不多。

在上海,随便拉出一个大妈,跟老外飙起英语可能比你手握八级证书的口语还厉害,不像是在公司问谁有没有idea?这个项目我来push一下的那种,只是几个简单的单词,楼下大妈在打牌时,胡牌时时常激动得飙英语夹带上海话,至于上海话,学来学去我也就只能会『好伐』『懂伐』『是伐啦』这几个口头词,但我至今不敢说出口。

这是沪语中语气助动词特有的拖音,初次听起来你会觉得很“作”,特别是从上海女孩口中说出来,喜欢把尾部的发音拖长,或是加个“呀”干脆利落地结束,比如,经常在口中出现的“我不爽”,一个“爽”字要拖着长音,或是干脆说“我不爽呀”,两眼在瞪着你,这样表达不愉快的情绪让你感受不到有压迫感,只要适当有度就你立刻让你注意到要表达的情绪。

在上海,接触跟我同龄的沪漂年轻人多了,隐约地发现,沪漂的年轻人从不轻言自己的家乡在哪,很多时候只是知道这人来自哪个省份,哪座城市,在朋友圈都看不出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的家乡在哪里?连春节回家都没有一丝关于家乡的消息,“回家”二字鲜少从他人口中出现过。

这点与深圳有很大的不同,每年春节深圳会出现大规模人类迁徙,变成一座空城,在上海没那么明显,即使租房子给你的上海阿姨,顶多问你在不在上海过春节而已,这就是这作超级大都市的人特有的相处方式。

适当冷漠,也成为在上海生活的人们特有的标签,你叫个出租车开了大半个上海,也很少听到师傅跟你谈论时事政治的话题,能与你聊的都是关于上海的美食,当下流行的东西,要么就是闭口不言,认真开车。单位的同事午餐间聊的话题无非就是淮海路哪家网红店有开业了,新天地哪个品牌又有联名款上新活动,周末准备去哪家快闪店,总之,很少议论彼此的私事。

有次在一家上海菜馆吃饭,隔壁的包厢正好是在吃家宴,吃得差不多结束的时候,两兄弟在门外算账,彼此的话语都很客气。我当时特别不理解这样的场景,后来我问一个在广东读书的上海女孩,上海的家庭平日都很少来往吗?兄弟交往都很客气吗?她给我证实了这一点,大多数情况是这样。

有次,与公司土生土长上海清洁阿姨闲聊,她嫁到广东,现在回来上海生活,聊到关于当地人房子的事,她突然说,上海人是没有亲戚的,利益分明!

我当时特别惊讶。在我所在的这片区域,十几年前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这里一大片都是乡村,家家户户有独栋楼房,有农田,有乡村社区活动,只要家庭有工人还可以上社保,生活悠然自得。后来附近被圈地规划开发,引进外资企业,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就建商场,建新城区。

那么本地居民头等大事就是圈土地,分房子。独生子女的家庭还好说,就把所有的房子都给这个子女就好了,有多个子女的家庭基本都是分房子这个事闹掰了,哥哥的房子大一点,分到交通好的城区,弟弟不开心,弟媳妇闹心,嫂子在一边起哄,就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破裂。

在上海,这样的家庭情况很多,而阿姨的家庭还好,有个弟弟和妹妹,对于父母来说,女儿始终都是要外嫁的,分到的好房子肯定是给男孩,但是她和妹妹只有一套小房子,妹妹有段时间也与她闹掰了,后来最终确定的时候,她通过改造的猪圈和一块小空地分到一套房子,妹妹与她的关系才得到和解。

但是很多家庭并没有这么幸运,这就是她说上海人没有亲戚原因之一,很多家庭成员因为利益之分破裂,就鲜少往来,每年春节就是一起吃个年夜饭走过场,但内心始终有些介意,有些甚至年夜饭都只不吃,相互不往来。

在其中,最难的始终是父母,这笔帐利益账总是算不明,但是不能不算,凡事要利益分明,兄弟要算账,朋友要AA算账,处世冷漠,不大方,这些种种形成上海人被人诟病的地方。

但是久了之后,你发现这些有分寸感的处事方式会让你意外的舒心,在这作超级大都市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存在的目标和状态,这种适当的“冷漠”和“分寸感”让我们明白与他人距离边界 ,不去破坏别人的自由,也不任由别人破坏我们的自由,彼此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然而又在这种大的默契下,上海人又有一种共识,有秩序感,他们尊重秩序,遵守秩序。

从日常的很多细节中会发现,比如排队,估计在中国你不能找到一个排队能与上海比拼的城市,你甚至不会理解为了一个葱油饼冒雨排队人们,总之这座城市人们愿意为此付出时间排队获得他们喜爱的东西,在商场里,在餐厅,在弄堂里,在大路上,在公共车站,排队买奶茶,吃饭,买甜点,买化妆品,买联名款衣服……总是随处可见排队的人。

因为上海人民遵守秩序,认可秩序,自觉排队才得以长久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来上海的新人,你不会看到别人乱插队影响你的心情,不会看到别人走关系引起你的不公,你在街边排队买一杯奶茶,你可以低头玩手机闻着茶铺飘出来的奶香味,你在联名品牌店排队购买联名款衣服,你可以同其他伙伴谈论设计师,谈论藤原浩,谈论为什么任何东西只要能印上他的【双闪电】,价格就能翻十倍,人们为此狂热。

也得益于上海人民遵守秩序,能在微小的细节中感受到上海的速度,今年年初的时候,上海下一场大雪,这是我人生经历的第一场雪,同时也打破了对我雪景美好的向往,因为下雪给人们的出行和交通带来极大的影响,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楼下堆一个可爱的雪人,我想前去拍张照片,却在雪地里重重地摔一跤,那一刻心里只有对冰雪天的憎恨。

当我还在担心第二天去上班会不会滑倒时,这座城市悄悄地用一种速度消除你的顾虑,那天清早,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后铺满整齐的防滑垫,人们和往常一样排队等待车辆到来,上海人民感受这种速度的力量带来的温暖,这是值得庆幸的事。

这座城市还有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你能感觉到上海的老人“不老”,每天早上去上班,在小区里常遇到刚从菜市场采购食材回来大叔大妈,他们着装整齐,步伐轻快,三三两两拽着小推车,有说有笑,有聊不完的日常。

上海的咖啡馆和西餐厅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日常你都能见到穿着时髦,整洁的老人们喝咖啡吃糕点,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几个人约好时间去组团去看演唱会,或者去报名参加舞会,看看话剧,总之,只要你愿意,在这里参加集体活动都很容易。

深圳给我的感觉就是,能让多年轻人肆意奋斗,赚钱然后离开,鲜少人会觉得年老的自己会留下来,在无关于房子的情况下,但上海不一样,他们能给年轻人肆意奋斗的机会,也能给老人带来足够的生活保障,活得逍遥,活得时髦,活得有趣不无聊。

我敢肯定,上海也许是中国最适合独身的人生活的城市,也可能是最好瞎逛的城市。

与我来说,谈起深圳,规划整齐,道路笔直宽敞,大而集中,功能明确,商业活动在商业区,居住区就在居住区,景区就在景区,虽然没什么好玩的地方,连咖啡馆都有明确的功能,那就是创业咖啡,人们谈论的永远是功利的话题,去任何地方综合体商区都能满足就是你的吃喝玩乐的需求,路边的小餐馆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一份快餐,填饱你的肚子,那些地方看起来都差不多,见多了没意思,也没什么可逛之处。

就拿酒吧来说,深圳的酒吧总给你躁动难安的感觉,有种暧昧不清的氛围,又有对现有生活不满的挣扎,人们需要静谧与热闹,清醒与梦幻,狂野与细腻,总是在醉与醒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人带着空虚、迷惘、压抑、挣扎、愤怒、苦楚到来,酒精下肚又离去。

但上海就不一样了,酒吧类型多样,精致又温和,有风情万种的,有热闹的,有安静的,你总能找到符合你的酒吧,它可大可小,可闹可静,一杯下肚回家睡觉。

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有会有规划整齐大马路,也有人文气息的街道,它有现代前卫的商业区,也有历史氛围的商业区,它有内地第一家迪士尼乐园,也有各种带你领会人文历史的景点,你可以住在功能齐全的公寓,也可以租一间带有阳台养花的老洋房,街道与街道纵横交错,前方有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区,各种国际品牌轮番进入你的视线,但你只要往前转个弯,拐角一下,立马变得安静了,在一排排梧桐树笼罩下的小路,有各式各样吃喝的小店,路边的老洋房总能发现一处某个文人住过的旧居,每条街道你能感觉不一样,给你不同惊喜,总有地方让你闲庭信步,总有地方让你去瞎逛。

人人都认为上海人排外,处事冷漠,因为这样说法到任何的城市都可以说的通,但能形成上海这样的特质是难得的,当你习惯了独立生活,独处生活,就会明白与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事件特别难的事。

上海有可瞎逛的地方多,生活便利,让在这里独身生活的人有趣,充实,自在,不寂寞。

这里有随处可见24小时便利店,从酒吧就出旁边就有还在营业的馄饨店,各种类型的咖啡馆,各种小众的品牌店,各种有意思的书店,在上海,你不必非得有同行者才可以前往,这里人人习惯了疏离的生活,一个人可以在书店看一天书,一个人也可以附近的小酒吧喝酒,吃一碗馄饨,甚至不用与任何人说话,你都可以轻松地度过一天。

我刚来上海那段时,只要周末有时间,我就会出去瞎逛,包里带上Kindle,累了,没有去处了,就找个安静咖啡馆看书,饿了找个小店吃上一碗面,吃得开心下次再来,吃得不开心买单走人,总之怎么舒心怎么来。

对于地处中国最南省份的我来说,内地一切皆北方,广东也不例外,上海是我生活过最北方的城市,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城市一年四季的变化,街边上掉落的泛黄的梧桐叶,道路两旁溢出来的桂花香,行人的着装,餐桌上的食物,人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季节性的。

这一切的总总,是我喜欢上海的原因吗?

我想应该不是,不是因为这里能瞎逛的地方多,不是这里书店多,不是那些美丽的街道,更不是因为这里的工作,而是因为这里,能给独身的人更多舒适,自在,它包容人们存在的各种关系,让这些独立的个体获得该有的尊严,不会让你觉得你生活的城市孤独看起那么不堪,可耻,让人怜悯。

人们有种种理由去往那座城市生活,也有种种理由离开那座城市,城市再大,人口再多,可以冷漠,可以排外,唯独它包容每一种价值观这一点,就会喜欢上它。

这便是上海。

 到你来说 

来,聊聊你现在生活的城市。

与上海有关的日子 | 排外、世故又冷漠、有秩序也包容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上海有关的日子 | 排外、世故又冷漠、有秩序也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