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上,
各与会代表委员发表了对高等教育、
“双一流”建设、人才引进等多个热点话题的看法。
今天,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哪些大学校长在两会上建言献策?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西湖大学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高校。
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通过委员通道对西湖大学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图片来源: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西湖大学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高校,底气来自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湖大学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仅仅过去两年,西湖大学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份申请,我们从中择优聘用了近百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其中80%以上是我们中国自己培养、然后输送出去的优秀学子”。
“西湖大学的诞生不仅是适应时势之变,更是一种教育之需。众所周知,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原创性的研究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这样说,尖端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施一公表示,这就应该是未来中国教育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西湖大学创校的根本宗旨。
走完“委员通道”,施一公还与记者分享了上会感受。他表示,这样的“委员通道”,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作为一个联系社会的方式,非常值得提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窦贤康
武汉大学校长
引才更多面向海外,给中国做增量。
2019年3月3日,北京,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在即,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窦贤康在京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详解武大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节点与挑战。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访谈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澎湃新闻:自从你出任武大校长以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很多动作,甚至还率领“武大BOSS团”海外引才。现在还有哪些新的举措吗?
窦贤康:这两年武汉大学人才引进的步伐是非常快的。对于引进人才,首先一定要把现有人才稳定住,其次是从各地,尤其是海外引进一大批比较优秀的青年人才。为人才营造环境很重要。保证待遇固然关键,这也是大家都在尽力去实现的,但是成功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是比较难的。我经常到科学研究院实验室里面去,了解科研人才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我觉得,应该让真正有水平的科研人才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去,才能够确保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其次,我们也在加强人才引进和科研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湖北省在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方面给了武大10个亿,连续支持我们5年。这笔资金主要就是用来引进人才、购置设备、建造大型科研平台,让年轻人才来到武大以后,能够很快上手来做科学研究工作。
澎湃新闻:如你所说,高校近年来对于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局面?武大是如何参与竞争的?
窦贤康:首先,武大现在引进人才更多的还是面向海外,我们希望能够给中国做增量,而非内部竞争,今年6月份,我还会到美国去引进人才。其次,无序的竞争是不好的,高校不断提高待遇去“互挖墙脚”意义不大。但是也要客观看待。有时候正常的人才流动也有必要的,对提高大学的整体实力也是有好处的。如果你不重视人才待遇,不能创造好的氛围,人才的离开虽然会给你带来压力,但也会促进你改善工作。所以,人才流动要辩证看待,避免无序挖角,要有序有效地合理流动。
澎湃新闻:武大也是一个“网红”学校,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别多,尤其是每年樱花季。去年武大取消了游客赏樱的门票,改为免费预约制度,同时加大了管理,这会不会给学校财政带来压力?今年樱花季会有新的措施吗?
窦贤康:我刚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时候,就面临着樱花季要不要面向游客收费的讨论,我坚持认为,不应该收费。大学有其社会功能,很多人愿意到武大来了解一下,感受大学文化,这对大学来说,是应尽的社会职责,所以这种收费我觉得没道理。但是毕竟来武汉大学看樱花的外来游客那么多,需要把相关的管理工作做好。为了不让游客白跑一趟,我们采取网上预约措施。但大学毕竟是一个教学科研机构,我们不可能让校园里面拥挤着几十万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控制人流。所以学校的经费和人员投入是很大的,我们每年要投入大量的安保力量,还要对道路进行必要的整治,对大量人流采取分流疏导,也要避免对教学科研产生冲击,所以只有采取必要的投入,才能确保游客到学校之后既能游览得好,又能做到安全有序。如果说今年樱花季的新举措,应该还是会继续采取网上预约。
严纯华
兰州大学校长
运用“稳、培、引”结合为西部吸纳人才。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图片来源:新华网
访谈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主持人:各所大学都在竭尽全力地吸引更多人才,也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兰州大学地处西部地区,在教师人才引进方面有哪些做法?如何把这些人才更好地留在兰大任教?
严纯华:对兰州大学来说,我们会学习东部和中心城市的经验,结合我们自己的特色,推出有效的人才优惠政策。第一,大学要想吸引人,首先是比服务;我们的人才、青年人,要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所学奉献给国家,就得给他们体面和尊重。第二,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能够重点引进,吸收来自全世界的人才。第三,我们千万不能做的是“引来女婿、气走儿子”。所以,我们把“稳、培、引”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兰州大学如何优化学科课程,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严纯华: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大学培养了一些杰出人才,像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正是因为学校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视,让我们的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修炼人格、提升品质,所以才有这些成果。从今天来看,兰州大学的精神还在,但我们得问问自己过去的那份育人的心还在不在。能够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办好一所一流大学,对教学来说是投入相对比较少、见效相对比较慢,但它的持久性、历史性,以及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性要求是我们必须做的。
戴立益
华东师大副校长
建议取消单纯的海归优先条款。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今年两会带来了一份《关于高校本土人才使用和评价的提案》,他认为是时候提一提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同等评价的问题了。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
“招聘方面,过分强调海归身份,同等条件下,海归能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资源分配,海归人才优先;评价体系方面,向海归人才倾斜。”戴立益说,有的海归人才得到较好的科研条件和薪酬待遇,几年后,现实又低于期望,“要出成果了,他跳槽了。”
这种现象,势必对本土优秀人才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来,资源分配不合理,本土人才因同工不同酬产生不公平感,很可能“请来女婿,气走儿子”;
二来,很多海归人才回国后无法有效组建科研团队,在单兵作战的状况下还要应对各种长短周期的科研绩效考核,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心生失落;
三来,由于“海归”身份成为同等条件下人员职称晋升和奖优评选的重要指标,成为个人标签和升迁筹码,因此造成本土人才把海外求学经历变成功利追求,他可能并不需要提升能力,只是去镀一层海归的金。
戴立益今年以提案的形式提出建议——建议从国家层面改进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
第一,要取消人才招聘中单纯的身份优先条款,加强同行评议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在人才引进、招聘制度中,弱化地域和国籍的限制性条款,取消单纯的海归人才优先、有海外工作经历优先等条款;加强人才选聘中学术同行评议的比重,注重考察人员的学术贡献度、创新潜力、发展前景、学术志向等。人才引进的评审环节应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小同行”评审力度。
第二,他建议建立尊重人才成长特点和学术活动规律的评价体系。
第三,应当发挥海归人才在学术建制中的作用,促进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的相互融合。“并不是要让海归和本土人才对立,而是要他们互相发挥所长,整体提升我国高校科研质量和教学水平。”戴立益建议破除干部管理的制度壁垒,加大行政领导人员聘用制改革力度,让有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海归人才在合适的管理岗位上任职。此外,海归人才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研管理办法和人才队伍建设方式,改善学术风气,搭建交流平台,盘活学术资源。
此外,要完善现行的各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让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同生共长。
匡光力
安徽大学校长
希望北京、上海、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相互合作,协调发展。
安徽大学校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出席两会的途中接受了安徽网的采访。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昨天在北京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2019全国两会正式开启。此次前来参加全国两会,匡光力校长也带来了建议。“一个是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匡光力说,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北京、上海、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希望三大中心能相互合作,协调发展。同时,他也希望国家相关部委可以更多地把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布局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内,使其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从而提升国家科学中心的研究能力,催生一流成果。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脉搏,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其中也包括很多从海外归来的高端人才。匡光力说,虽然国内的创新环境正不断优化,但还是有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国籍问题,到银行开户都会遇到麻烦,“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所以我希望国家相关部委也能出台相关措施,为回国长期工作的海外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除了两会方面,匡光力校长在采访中还表达了对世界徽文化大会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看法。3月1日,匡光力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研究、保护和传承悠久灿烂的徽文化,安徽省计划今年举办世界徽文化大会,且徽文化博物馆未来也将被建于我校龙河校区。
宋纪蓉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故宫要和高校联合组建中国第一所“文物医学院”。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透露,故宫未来将和高校联合起来建立中国第一所“文物医学院”。
图片来源:人民网
宋纪蓉表示,成立于2016年12月的故宫“文物医院”,有23个分析检测室、16个文物修复室,161名“文物医生”在里面工作。每一个“走”进“文物医院”的文物,“文物医生”都会为其建立文物修复档案,在分析检测后,为它制订出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方案。“在‘文物医生’的精心保护下,文物才能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宋纪蓉感慨,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文物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我们需要更多“文物医院”和“文物医生”。文物保护修复人才严重匮乏,是当前一个很紧迫的问题。对此,宋纪蓉透露,故宫要和高校联合起来建立中国第一所“文物医学院”,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文 | 人民网、澎湃新闻、安徽网、中国青年报、新华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