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人没好报的思考

                                                                          ——电影《一个勺子》引发的感想

关于好人没好报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对于纯文字性的文章,在这个知识爆炸增长的时代,人们一般没有太大耐心去读长篇大论,因此我还是简单明了的表达,少废话多要点。以下仅代表笔者观点,非影评,也许角度单一。

文/步思

关于电影好坏

同样是演员转导演拍电影,相比其他某些导演来说,我想说这个已经很棒了,应当给予鼓励和肯定!值得一看,我还花时间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了。

电影反应的社会问题

该片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一个老老实实(其实不完全,拉条子本人也有顺东西的行为,为说明现象暂忽略)的农村人是怎么好心没好报的,简单点说就是:“‘傻子’是怎么炼成的”。我相信现在还有不少像拉条子(剧中人物)一样的农村人,也有很多像电影中“李大头、村长”一类的人。在农村,老实的农民在被占尽便宜,在无数次好心无好报之后,有很多人开始转变了,变得爱占便宜、欺骗、失信、冷漠,好像他们被”传染“了,一种恶性循环在持续形成。

电影的意义所在

有很多人只评论该电影怎样怎样,反应的社会问题怎样怎样,但是很少有人去想,这个社会问题我们怎么面对和解决,如果是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不好的事情发生,我想这才是电影真正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觉醒,而是让我们有所行动。

存在问题分析

小时候一直被灌输好人有好报,但现实让我在长大后不再相信好人有好报,正如影片所反应的,但是现在我又信了。我一直以为世界上分三类人,不聪明的人、聪明的坏人和聪明的好人。不聪明的坏人会被淘汰,基本很少。坏人大部分不是那么笨的,所以他们欺骗的对象包括不聪明的人和一部分聪明的好人,从智商上基本是居高临下的,所以会有很多人受骗,而骗人的却从骗人的行为中获得好处,这个行为开始之后,屡次被骗的人有一部分开始动摇了,觉得“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做好人不落好,所以他们开始转而做“坏人”,也开始欺骗,并尝到做坏人的“甜头”,时间一长完全转变。这个模式非常不利于善的形成,却促进恶的形成。恶性循环就这么持续壮大,长久存在。

还有一些现象,农村的大学生回家之后,在于农村人交流中应该发现观念已经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经常能听到有的农村人说大学生“上学上傻了”,我就某些存在观念冲突的现象考虑过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价值观的不同。但我不认为农村人有些观点是正确的,事情还是要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而不是别人认为正确的方式。

如何解决

我对于价值观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是:我是我,我做事的衡量标准是道理为大,按照我认为正确的去做,别人怎么做与我无关。即便被欺骗也不能因为别人骗我而我也要变成跟他一样的人,我还是我,骗人的人损失的是他的信誉,而不是我的,因而我本身价值观不受影响,却长了一次教训。我不骗人却不得不防别人骗我,因而我需要增长防骗经验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而不是通过变成骗子来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回到电影中拉条子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好心收留一个傻子,加之处理事情方法和方式不当导致悲剧的连续发生,终到崩溃自己也变成一个傻子。也许是主人公生性朴实善良的缘故,他没有走上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骗子,骗子也是需要智商的。所以悲剧形成的关键不是做好事收留傻子,而是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当。

对于傻子,要么一开始就不收留,要么就收留下来直到找到他的家人。不收留的方式也很多,其实他能想得出来,却因为两口子的善良将傻子留了下来。问题在于没有能力处理收留傻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善心收留,结果处理不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崩溃。鉴于主人公的处事方式和能力,建议遇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收留为好,主人公还是没有自知之明的。

拉条子本身处事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说话方式不当,屡次让不同的人误会;处事方式不当,有人来认领,起码要确认身份;在一个地方跌倒多次,不长教训,第一次被骗子领走傻子,第二次来人还倒贴钱给骗子,第三次来人依旧不长教训。

在此纸上谈兵,未免有“马后炮”之嫌,但这些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无自知之明、无正确处事能力仅凭善心不一定能做成好事,首先应当自保后顾及他人,跟学而优则仕是一个道理。

总结

好人有好报这句话是对的但有前提。自己有能力做成好事,且是对同类,非同类需要有更大的能力。

不要因为被骗了而将自己变成一个骗子。你就是你,别人做坏事并不能改变你,你也不应改变自己,坚持初衷,吸取教训防止下次被骗,而不是变成骗子防止被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好人没好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