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dusk 作业1

作业:

1.  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一个写文章时可供征引阐发的资源库?如果有,是哪一方面,已经读过了哪些书籍,有什么样的阅读基础?如果没有,就再思考一下,规划一下,哪些方面有潜力成为资源库的?

主要是文学方面吧。一是喜爱,二毕竟也是专业。中学开始杂七杂八地读书,当然有《红楼梦》和《张爱玲文集》,也有三毛、张晓风、梁凤仪、刘墉,《简爱》之类的名著也有,但不是最爱的那种。也看了些陈染、苏童。大学时有段时间迷恋戏剧腔,爱《雷雨》那种,还有《大明宫词》之类。后来,现代文学爱的不多,鲁迅的《野草》《呐喊》《彷徨》都很爱,那种隐秘的深意、讽刺的幽默、肩起黑暗的闸门的血书。沈从文的《边城》也很爱。写知识分子那些就一般般。萧红的《呼兰河传》太像北方生活。当代文学相对读得多些,从新时期到卫慧、棉棉、安妮宝贝这些进不了文学史的各种都读读。也开启了对现代诗歌的喜爱,新月派、朦胧诗都读读。

有了宝宝以后对于育儿方面也比较关注,主要关注点在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婴幼儿早教和英语启蒙。也可以作为写作资源库。

2. 仿写汪曾祺《八千岁》中的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浓烈的情感。

“前头”没有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看。进了隔开前后的屏门,一边是拴骡子的牲口槽,一边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没有窗户,光线很暗,他欢喜这种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闻到一股骡子粪的味道,他喜欢这种味道。他喜欢看碾米师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牵出来。骡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长的尿,他喜欢看它撒尿。骡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转起来,他喜欢看碾子转,喜欢这种不紧不慢的呼呼的声音。 ——汪曾祺《八千岁》


才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地窖里堆满大白菜。楼道里及腰高的酸菜缸满当当。五花肉、里脊肉大块大块的买来冻在窗外。另一箱是干粮,粘豆包,江米的、黄米的,白面豆包、戗面馒头。街上的人总是大包小包的,有的提回家,有的送亲戚。炒货摊总是热气腾腾,新出锅的糖炒栗子弄得空气甜丝丝。我爱这种丰年足食的满足感。公园门口卖窗花福字,天头地脚一片红通通。我爱在那一片红中,细细地选一幅对联和几个窗花。大串大串的冰糖葫芦亮晶晶,排阵整齐,每根顶上一片透明的长长的糖总是最先被咬掉,脆生生,不粘牙,咯吱咯吱吞下肚。我爱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一家人围着圆桌包饺子看春晚,虽然每次赵本山出来时刚好家家饺子下锅鞭炮乱响没有一次能听清。我爱从红包里取出崭新的压岁钱,五元、十元,带着新钱特有的油墨味,虽然第二天就会拿给母亲了,可还是很开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Blue-dusk 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