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游戏》—— Alan · Turing 的传奇

提到IT,不得不讲的一个人,就是阿兰·图灵,《模仿游戏》是一部关于他传奇人生的电影,在介绍电影相关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科学美国人》这样评价图灵性情矛盾的一生:“个人生活隐秘又喜欢大众读物和公共广播,自信满怀又异常谦卑。一个核心的悖论是,他认为电脑能够跟人脑并驾齐驱,但是他本人的个性却是率性而为、我行我素、无法预见,一点也不像机器输出来的东西。”

《模仿游戏》—— Alan · Turing 的传奇_第1张图片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传记电影。

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该片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七项提名。


《模仿游戏》—— Alan · Turing 的传奇_第2张图片

下面引用一份影评
《模仿游戏》:天才数学家的宿命

模仿游戏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讲述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影片将图灵的少年时期与破译“英格玛”之间的剧情相互贯穿。从侧面讲述了图灵的心理历程,推进故事的发展,为后来图灵被以同性恋罪被通缉,和最后自杀埋下伏笔

   在《模仿游戏》中,艾伦·图灵是悲剧天才,破解过纳粹最牛的密码,研制出人工智能机器,却逃不过恐怖的宿命。片中,二战中破解密码的故事是整部影片的主干,因此如何破解纳粹密码,如何查到英苏双重卧底间谍,如何解决困扰主人翁的情感纠葛,都让《模仿游戏》更像一部惊心动魄的侦破情节戏。本尼无疑是优秀的演员,阿兰的傲慢、激情、智慧,还是痛苦、失落,都生动的再现。对于别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用机器破译密码而展现的无奈与傲慢,在被海伦一句话点醒想出破译方法时的激动,在被起诉同性恋罪时的脆弱,在面临自己寄予感情的机器将要遭到破坏时的痛苦。阿兰有太多的复杂的情绪,因为他不单单是数学与物理天才和战争背后无名英雄,还是曾被万众唾弃的争议“基佬”,看到图灵幼年时就萌生同性恋情结,还有他对女主角说道自己是同性恋,进而想方设法轰走对方,那种眼神与举止,我看到的是骄傲下的脆弱,他怕被别人看穿,所以不敢与人亲近

   阿兰为了保住自己被命名为恋人名字的计算机,选择化学阉割而非监狱生活,我们仿佛望到了他另类而孤独的脆弱心灵。这就是一个旷世奇才、战争英雄心里的悲伤,他的爱是不被包容的,从他少年时代心中的爱还没有说出便结束,可以看出他的感情不会一帆风顺。在当时社会,人们不会因为他做出了贡献就原谅他的罪行。即使在他死后伊丽莎白授予他“皇家赦免”,也无法改变阿兰的宿命

其实他也有不甘,当他第一次看清自己心意的时候,那个答应他会回来的少年离开了,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当他从校长那里得知少年死去的消息,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他说他们不是朋友,幼小的阿兰还没将自己的爱意表达,就被迫将心中的爱火熄灭

   我想阿兰是将对少年的爱寄予在两人都喜爱的密码学破译上,所以当他以少年的名字命名的机器要被破坏时,他表现出的不甘与愤怒才会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宁愿接受化学阉割这样的折磨。其实阿兰也许并不那么的深爱少年,年幼的阿兰在同学的侮辱,欺压下生活的太久,少年就像一根稻草,被快要溺水的阿兰紧紧抓住,而少年的死,让这份爱情无从考证,它变成阿兰心中的死结 。

 艾伦图灵作为数学家是伟大的,他为二战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感情上他就像是被诅咒一般,宿命这个词在这个时候被印证了。直至死亡阿兰都被同性恋的枷锁囚 
   @梓皓先生  | 青年影评人,独立动画人,大学教师


总之 值得一看
以上所有内容来自
百度词条 阿兰·图灵&模拟游戏
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模仿游戏》—— Alan · Turing 的传奇)